8首春节歌谣,寻找最浓的年味~
01
小孩小孩你别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比如吃腊八粥、过小年、供“灶神”和泡腊八蒜等,所以腊月是忙碌的、欢乐的和期盼的。
这首歌谣写了腊八到春节的习俗。
腊月到春节的记忆是满满的幸福、快乐的回忆,令人非常的怀念,希望孩子们对于腊月和春节都有美好的回忆、体验到亲情温暖,也懂得成长的意义。
02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到了春耕的时候。
03
正月歌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肉丸,
正月十五元宵圆。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时候,四面八方的游子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家人欢聚一堂!
春节除了吃团圆饭,还有一些饮食习俗。这首正月歌,写了初一到十五的美食习俗,从正月初一吃饺子,到正月十五吃汤圆,是一首完整的年味童谣。
04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
大家乐,乐淘淘,
大家一齐迎接新年到。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大家穿新衣戴新帽,吃团圆饭,看春晚,欢聚一堂。
05
新年到
新年到,放鞭炮,
噼噼叭叭真热闹。
耍龙灯,踩高跷,
包饺子,蒸甜糕。
小小娃娃长一岁,
走路不用妈妈抱。
奶奶笑得直揉眼,
爷爷乐得胡子翘。
06
过新年人人笑
四季里收成好,转眼又是新年到,
丰收的新年多热闹,大街小巷放鞭炮;
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接元宝,
家家户户乐逍遥,
过新年人人笑,见面说声新年好。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我们有放鞭炮、舞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年糕、迎财神等习俗。
07
二十三到年三十
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刷下对子写大字;
二十五,家家户户糊窗户;
二十六,上街去割过年肉;
二十七,全家老小都洗脚;
二十八,糕儿馍馍两笸箩;
二十九,提上壶壶灌烧酒;
年三十,供上祖宗摆上肉。
08
新年到,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小朋友们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贴对联,放鞭炮,
噼里啪啦吓一跳;
新年到,新年到,包饺子,蒸年糕,
全家团圆乐滔滔;
新年到,新年到,我给奶奶拜个年,
奶奶给我红包包;
新年到,新年到,见面都说过年好,
互相恭喜大家好;
新年到,新年到,舞狮子,踩高跷,
庙会上面好热闹;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要有新气象,
工作学习步步高,步步高!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在古代,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驱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春节民俗众多,包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