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至今,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年对应的是2月5号),但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才算结束。春节期间,人们会举办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幸福洋溢。但全家团圆是春节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一年农事结束后,人们会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来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了春节。
在不同朝代,春节设定的日期和名称也不尽相同。中国辛亥革命后,才把春节固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并正式称之为“春节”,一直使用至今。
其实,在民间,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祭拜灶君神位)开始,就已经有“年味”了,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是一个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的节日)才“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节日的高潮。数千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传说
关于春节,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我们先来听听2个流传最广的传说故事。
年兽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抽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于是,家家户户就在这一天燃放爆竹、敲锣打鼓、挂红灯、贴红纸、穿红袍等,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万年创万年历: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一次偶然中,他获得了灵感,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和计算时间的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得知这一重要发现后,他去面见当时的国君,并向其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国君听后龙颜大悦,于是把万年留下,希望他能测准日月规律、创建历法。一天,万历对国君说:“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国君将其定为“春节”,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节在中国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习俗。这里我们介绍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
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春节来临前,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更多精彩
◆不见外的“老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通过中国网向网友拜年!
◆中国外文局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座谈会
◆新春走基层
我为春运捐时间
◆视频
跟北京大妈办年货:当传统遇见现代
◆年味儿|看秘鲁人怎么玩转中国生肖文化
◆文勇聊中国
中国移民在巴西
◆西浦村里看“村晚”
◆从历史瞬间看中法关系(下集)
◆“小年”怎么过?南北有差异
◆从历史瞬间看中法关系(上集)
◆拉法兰:西方需找到解读中国的最佳方式
◆“中国+西方,才是一个整体”——访法国汉学家白乐桑
◆法国日益走近“一带一路”
◆中法关系:敢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