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
计
时
年已进入尾声,崭新的年已经大踏步走来,在我们喜迎元旦之际,你对元旦又了解多少呢?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指“正月初一”。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HappyNewYear
喜
迎
元
旦
元
旦
了解了“元旦”一词的由来,那么古代的“元旦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是怎样一番独特风景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番吧~
《岁朝图》在我国传统绘画题材中,是一个独特、且受人喜爱的画题。是附丽于岁时民俗之上,又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文化现象。春节悬挂《岁朝图》曾是传统年俗中的一个内容,这类绘画潜含着岁时节令民俗的文化因子,凝聚着中国人的情感与意识,将人们新年迎新、祈福的愿望真切地传递了出来。
▲明唐寅(传)岁朝图
唐寅的《岁朝图》绘的是元旦时节,隐居于山村梅墅的高士一家在悠然过节。此幅人物开脸,用笔及著色都呈清代信息,是后世托名唐寅之作。后人诗咏为:
崖下筑屋植梅花,
飞雪迎奉意趣嘉。
爆竹声中辞旧岁,
围炉团聚喜乐家。
▲明袁尚统岁朝图
袁尚统的《岁朝图》呈现的是元旦三翁围炉而坐,孩童嬉戏庭前,燃放爆竹,尚有持杖者赶来相聚。人物用心描绘,亦着意于山水之表现,特用直笔长皴,树石别有健朗之趣。画成于辛丑(年)年,当时画家袁尚统已经九十二岁高龄。
▲清朗世宁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轴
这幅是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画,擅长人物肖像写实画的郎世宁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画小童、房舍、树木。
这幅作品是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皇权之下有机交融的成功之作,不仅渲染出了皇家岁朝喜庆祥和的热烈气氛,同时展示出了乾隆帝与诸皇子间融融的亲情。乾隆帝继承皇位后,许多方面都承袭前朝典制,每遇汉民族历代相承的传统节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他都要求在皇宫中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在众多的节令中,他对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即岁朝(元旦),尤为重视,每到这一天,他要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在宫苑内点竹放炮,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他还要认真地书写《心经》一册,以示庆贺。
图绘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在庭院内点炮竹,庆贺岁朝的热闹场景。其慈祥的目光,温柔的举止,显现出他身为帝王之外,作为普通家长的一面,令画面充满无限的爱意与温情。
▲清吴昌硕岁朝清供图
岁朝指农历元旦,历代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都喜欢在这一天绘制《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
吴昌硕作为一名文人画家,也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且多所变化,其最大的特点是很少取材于牡丹。在这幅年的《岁朝清供图》中仍然不见牡丹形象,其时吴氏的生活已有了极大改善,但仍不画牡丹,可见其富贵不移初志的高雅人格与画品。
此图以瓶梅、水仙、蒲草、秀石诸品组合而成,并置于瓶盆等器物中,以示为案头清供之物。物品高下低昂、错落有致地安排于画面,并以右高左低的对角形式排列,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配以题识和印章,这是吴昌硕花卉画中常用的构图形式。
画面左上角自题:“岁朝清供。岁朝写案头花,象古人所作岁时物之迁流也,兹拟其意。乙卯岁寒吴昌硕。”
此图信手挥洒,真情流溢笔端。高颈古瓶中的一枝红梅,以及翠绿的水仙,纷披的蒲草,皆得其大意,笔法隽逸洒脱,极具清逸雅淡之气。用墨、设色也恰到好处,用墨浓淡相宜,设色俏丽鲜艳,雅妍相兼,双勾敷色的水仙花,更体现了吴氏晚年运笔遒劲古拙的独特风韵。
欣赏了这么多《岁朝图》,也为我们庆元旦增加了更加喜庆的气氛,在这里,我们也祈愿在新的一年,各位看官福寿康宁,美意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