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文史领域春节特辑独家供稿。
每逢春年,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同的习俗,大年三十(或二十九),往自己家门上粘贴春联。这个传统习俗,表达出人们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春联都是红色的,因为看着比较喜庆。其实,春联除了红色外,还有白色、绿色、黄色……每一种颜色春联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你知道春联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义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在介绍春联的颜色前,小编想提问大家:你知道最早的春联是谁发明的吗?
最早的春联,在后蜀时期便以出现。公元年腊月三十,后蜀君主让一位叫辛寅逊大臣在两块桃木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诗句。然后,他便命人将其分别挂在宫殿的左边和右边,这就是我国春联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发展,贴春联已成为过年的重要标志。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明朝时期,春联才被百姓接受,这与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他不仅自己喜欢写对联,更鼓励大臣进行书写,“上行下效”后,春联才开始盛行。
介绍完春联的发展史后,就要进入正题了。原来,春联也可以按照颜色划分,它不仅仅是红色,还有不少种颜色。特别是在贴春联时,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要图“与众不同”便换掉红色的春联,因为,不同颜色春联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寓意。
一、红色春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春联都是红纸黑字,这样的设计方式有两点原因:其一,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春节是阖家欢乐的节日,所以红色与它最配。其二,“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上文,我们曾提到最早的春联是写在桃木上的,桃木本身就是淡红色,所以,红色便被延用下来。
二、黄色春联
在我国古代,黄色的衣物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最常见的是皇帝身穿的龙袍和得道高僧身穿的袈裟。皇帝住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中,他所居住的宫殿、所用的物品,与黄色息息相关。但因贵为真龙天子,黄色就是他御用的颜色,而寺庙所贴的春联,为彰显佛法的珍贵,必须要用黄纸书写。
三、白、绿、黄三色春联
“红白喜事”出自于杨静亭的《都门杂咏时尚门知单》,男女结婚是喜事,高寿的人病逝称为喜丧。我国人们始终坚持“百善孝为先”,在古代社会中,如果父母去世,子女需要为其守孝三年。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个习俗逐渐弱化。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部分地区会采用贴不同颜色春联的方式进行守丧。第一年的春联需用白纸书写,第二年需用绿纸,第三年需用黄纸。第四年到来时,家中才可以恢复红纸春联。
白、绿、黄三色春联又被称为“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贴春联的习俗却被大家继承下来,在花花绿绿款式相同的春联中,人们似乎更喜欢进行手写。而不同颜色春联背后的意义,各位读者您弄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