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近过年,过年的故事习俗和禁忌要讲给孩 [复制链接]

1#

哈喽大家好,我是图图爸~

在腊八的时候,我就听到有小朋友在唱“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而随着时间的不断临近,我也听到很多的小朋友在唱关于过年的童谣。

不得不说,最近两年人们对于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很多家长也开始注重让孩子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了。

随着春节的临近,洋洋所在的小区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路灯杆上挂起了红红的灯笼,绿化中多了很多的彩灯,中国结和“福”也随处可见,小区里面的年味儿逐渐的厚重起来。

洋洋已经放假了,在看到小区的变化之后,也看了看日历,口中不断的嘀咕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似乎是在算什么时候过年。

看了一会儿日历之后,洋洋逐渐喜笑颜开,因为洋洋知道,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而自己也马上就要进入“快乐倒计时”了。

为什么洋洋这么期盼过年呢?其实,原本洋洋也是对过年不怎么感冒的,觉得过年就是走亲戚,很累很枯燥。

但是,最近两年,洋洋的爸爸妈妈也感觉到了传统年味儿正在逐渐减淡,过年似乎成为了一种“负担”。

为了孩子的成长着想,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新年的快乐气氛,洋洋的爸爸妈妈就开始有意识的对孩子讲了很多关于过年的故事。

比如一些节日的来历,一些习俗的传说,一些过年的经济等等,而洋洋自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过年蕴含着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节日细节自己以前都不知道、不明白,所以才会感觉到过年的无趣。

但在明白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前后各种习俗的由来之后,洋洋马上就对过年充满了期望。

给孩子讲述关于过年的一些由来、传说等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孩子对于过年的正确认识,还能够增加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到过年的仪式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而从大局来讲,过年的这些知识属于民族传承,而孩子就是传承的对象,只有让孩子了解、接受、掌握并且体验到这些传统文化,孩子才算是得到了民族传承,而民族传承也是我们得以不断发展、强大、获得民族自豪感的根本因素之一。

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的故事、习俗、禁忌别忘了说给孩子听

过年期间,其实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和有趣的风俗习惯,家长如果都知道的话,那么对孩子讲述的越全面自然就越好。

如果说家长知道的不多,也需要将这几个比较重要的讲给孩子听:

※过年期间的传说故事

过年期间,其实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祭灶”、“除夕”、“压岁钱”等几个,家长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祭灶故事:相传家家户户都有“灶神”,在腊月廿三的时候就会升天,向玉帝汇报工作,讲述他所在的这家人的善恶功德,而玉帝会根据汇报的内容给出相应的奖惩,由灶王爷带回来。

所以,在这天(廿三)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给灶王爷上供、打扫灶台,隆重的恭送灶王上天,以便让灶王“上天言好事”,从而让自己家获得上天降下的福气。

除夕故事:相传有一恶兽名曰“夕”,在寒冬的时候就会到人们居住的村庄找吃的,继而祸害乡邻,村民们苦不堪言。

而灶王爷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请来了神童“年”,神童使用红绸和被烧得噼里啪啦作响的竹竿除掉了夕。

而这一天,正好就是腊月廿三,于是这天就被叫做了“除夕”,新年的第一天被叫做“过年”。

压岁钱故事:相传以前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总会有一妖精“祟”会在夜间出现,祸害睡着的孩子,导致孩子受到惊吓而生病。

但偶尔一次,一对夫妇在晚上守祟的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睡梦中突然听到有动静,醒来时发现“祟”已到了孩子身旁,原以为孩子要受害,但却见枕边红光一闪,祟随即被吓跑。

原来,孩子枕边放着的是由八仙变化的八枚装在红纸包里的铜钱。而此方法后得流传,“红纸包铜钱”逐渐就成了压岁钱。

如果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讲哪些关于过年的故事,可以给孩子看看这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

这套书有4册,讲述的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书本以故事为主线,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故事风格,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生字、成语,让孩子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同时,轻松积累字词。

为了让孩子更清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每一本书的后面,都有故事内容总结。

除了故事内容的讲述之外,这套书还配有音频资源,扫码就能听故事、儿歌、学古诗,还能跟着学写生字,学做手工,非常全面。

又能玩,又能看,还能听,满满的新年仪式感。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长可以将这套书送给孩子,让孩子读绘本、知习俗、品年味、迎新年。

※过年期间的风俗习惯

由于地域不同,可能风俗习惯会有细微差异,但是大体上是类似的: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过腊八节。腊八也代表着新年马上要到了。

腊月廿三至除夕,为“忙年”,主要内容就是准备过年的年货、物品等,比如廿三祭灶吃糖瓜,廿四打扫房子,廿五磨豆腐、照田蚕,廿六杀猪、买肉、买年货,廿七洗澡,廿八贴窗花,廿九蒸馒头,三十吃年夜饭等等。各地都有“忙年”,内容大体一致,但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初一以后多是“走亲戚”,但各地也有自己的习俗,比如初一的时候要放炮、拜岁,初二姑爷节、开斋,初三的时候要烧门神纸,初四千万不要杀羊,初五大家一起迎财神,初六送穷鬼,初七郊游等等。

※过年期间的禁忌注意

过年的仪式感很强,而在这时候要是说一些不合适的话,或是做了不合适的事情,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情。所以,有些基本的家禁忌要告诉孩子:

过年期间打碎东西不要不高兴、不要呵斥,而是要说“碎碎(岁岁)平安”。

初一不要扫地、倒垃圾,因为初一满屋子都是财运福气,扫地倒垃圾就是扫去和丢掉财运、福气。

过年期间尽量不要说“不要”、“没了”等不吉利的话,比如某个零食吃完了,要说“吃兴了”,而不是“没有了”。

结语

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时段,同时也是一个能够明显提升亲子关系的时刻。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过年的传说、来历、知识、禁忌等等,让孩子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孩子的生活更富仪式感,欢欢喜喜过大年。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