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农历(阴历)正月初一,现在被称作春节。根据《中国风俗大辞典》记载“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春节古称“元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尔雅释天》云:“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据文献记载,过年的传统来源于祭祀,我国民众已经有四千多年的过年历史。有关过年的兴起,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三皇五帝时代的虞舜时期。《史记五帝本纪》云:“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舜在文祖庙接受尧的禅让后,再举行祭祀仪式。人们从此把这天当作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此外有关年的最初概念来源于农业,古时候人们把谷的年长周期称为年,《说文》曰年,谷熟也。历时历代有关过年的名称叫法不一致,但其内涵却从未变过。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就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出现的名谓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
史传夏商周至秦汉正月的月份次序,各自有一定的更改,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云:“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后沿用约两千年,除新朝王莽、周武则天改为殷正、周正外,大都沿用夏正。
春节作为过年的代名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先秦时代叫“上日”、“元日”、“献日”等;两汉时期又被叫为“岁旦”、“正日”等;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则称为“岁日”、“新正”、“新元”等;元明清叫“元旦”。现在过的春节这一节日名称由来,是中华民国政府创造的。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改用公历(阳历),用民国纪年,一月一日为公历(阳历)新年。一九一四年把农历(阴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阴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历(阳历)纪年,为区分公历(阳历)和农历(阴历)两个年节,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阴历)年的前后,故把公历(阳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