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互助论坛 https://m.39.net/pf/a_6122185.html对联在古代备受人们的喜爱,现在好像会对对联的人很少了,不过对联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对对联的,别看对联也就几个字,但是其讲究却很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且在对的时候还有许多的参考因素,回看一下从古到今留下来的千古绝对,对联文化真是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大家都参加过考试,反正我们那一代是很少遇到对对联的试题的,但是有一副经典对联就出自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试卷中的一道题,当时给出的上联是“孙行者”,孙行者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那么上联:“孙行者”,下联应该怎么对呢?按照对对联的讲究,首先是字数相同,其次要对仗工整,还得平仄协调,当时有许多考生对出了下联。其实此题大出考生意料之外,所以大家只能胡对一通,有人对下联:“猪八戒”,还有人对“唐三藏”,还有一位考生对了“胡适之”得了高分,胡适之也就是胡适,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化名人,用“胡”对“孙”是为谐音借对,暗指猢狲。还有一个考生对了“王引之”也得了高分,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但最为经典的还属“祖冲之”。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家,正是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这副对联是:“孙行者,祖冲之”。“祖”对“孙”,姓氏对姓氏,又是辈分上的名字对,“冲”对“行”,动词对动词,“之”对“者”文言虚词相对,对的是无懈可击,好一个千古绝对,后来还有好事者,特意为此捏了两句诗,曰:“天生一个孙行者,地生一个祖冲之”。考过这样的千古绝对“孙行者,祖冲之”后,更能感觉出汉语文字的博大精深,这幅对联也是对联中的三字联,对对联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可以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古人留下来的许多对联堪称经典,是我们无法再超越的。对联的独特还在于它融入到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每逢节日庆典,老百姓都喜欢贴对联,尤其是在春节的时候,对联更是绝对不能少的,虽然说写对联的是文人墨客,但对联在民间百姓的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直到现在,我们在过节或者是店业开张的时候,都喜欢贴副对联,图个喜庆吉利,借着对联希望有个好运。我们现在很少去自己出对联,或者是对对联,更多的是在研究古人留下来的千古绝对,即使是研究,也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更别说去创作新的千古绝对了,对于我们来说,对联只是古人的特有艺术,我们会去欣赏,可是很少有人去创作,希望有一天我们能自己写一幅对联贴在家门口,怀念小时候过年串门,每到一家大家先去赏析主人家贴的对联,说一句,这幅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