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稳定的国企辞职,我辗转成为一名新媒体编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csjkc.com/m/
                            

原创鹿式碎碎念三明治收录于话题#短故事学院个

在短故事里,很少学员会把自己和文字当作故事主题,本文作者鹿式碎碎念是个例外。她在这里梳理了自己与文字的关系。她理科毕业,在新媒体与文字打交道了15年。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看个宫斗剧,不忘记下里面错误的养生知识,看个罪案类美剧,赶紧截图人家是怎么巧妙收纳锅具,看个丛林电影,我能准确分辨出来波士顿蕨和鸟巢蕨。”她完全可以继续这样写下去,就像小时候写作文,被要求写“正确的”事情。但写下“真实”的冲动一直没有离开,所以今年,她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在文字里重新启程,从源于生活开始,从写下真实感受开始,从为自己写作开始。

鹿式碎碎念

编辑

童言

我最擅长写两类文章,但凡叙事,必为流水账,但凡论述,必总分总。原因无他,我认为文学是文科生领域,我一个理工女,心思再细腻又能怎样,只要逻辑清晰有调理,做到能用文字把事情说清楚就够了,美不美什么的华丽辞藻,绝非我所长。

我带着这样的执念,却和文字打了十五年交道。最近,我决定推翻以前所有认知,在文字这条路上重新上路。

01

小时候,我数学好语文略差,考试总在作文扣分。记得那年在姥爷家看亚运会开幕式,边看边写作文。第二天表姐来了,看过后说,你这个是流水账啊,就一句话还不错:“显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尴尬的是,这句话是姥爷当时说的,被我鸡贼地剽窃到作文里。姨姨姨夫都是语文老师,表姐“遗传”了写作天赋,她实在看不下去帮我按照小学生的水平改了改,重写那种改,不仅得了高分,还有老师频繁用红圈圈标出的好词佳句。

后来,我偷偷看过表姐寒假作业的作文,有一篇是讲春节在姥爷家过年,写到她的小表妹,也就是我,但那个人做过的事我并没有做过。我当时很生气,谁赖床不起了,明明是我俩一起赖床被姥爷掀被子,怎么就成了她早早起来,我贪睡呢?那时候我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原来作文是可以杜撰的。有一次考试,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我编了一段语文老师指导我写字的情节,“枣”字怎么写好看,胆颤心惊地等发卷子,没想到老师并没有揭穿我,作文分还不错。原来老师真的不在意是不是真实发生过。不过我也只做过那一次“高于生活‘的作文创作。

初中期中考试,有次小作文题目是“人为自己活还是为他人活?”我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暗自庆幸语文老师前几天才讲过“人要为自己学习”。同理可证嘛!于是我洋洋洒洒写了人是为自己活着,还颇为得意地发散了些内容。

过了几天发卷子,老师说,判卷时语文组老师担心,不会有人写错吧。不曾想,真的有,还在我们班!原来,同学们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养他们,他们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老师是如何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要好好学习感恩他们。我是全年级唯一一个写错的,唯一一个零分。我震惊了,这推论竟然错了。

后来,我时常和朋友自嘲这段经历,朋友们都说我没写错。但其实我已经渐渐明白为什么我错了。道理如同初中生可以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到了高中还这么写的话,这个立意就不够看了。政治课、历史课告诉我们生而平等,怎么可以宣扬凌驾于阶级之上的言论呢?

不同时期,对与错有不同的标准。小时候,我们得按大人的设定、意志行事,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作文题一惯讲究的是中国人的群体潜意识,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人活着当然是为了家族的延续、集体的利益。有别于大多数人是特立独行、是不合群,必然是错误的。成长中,我们或多或少会萌生个体意识,有的人破茧重生,有的人找到了平衡点,有的人什么也没做。

如今的我,自认为认知水平大大飞跃了,我虽然知道无法用对错去粗暴判断,但我的潜意识里始终觉得自己需要写下正确的事,符合群体意识的那种正确。仿佛文字里的正能量等于书写正义。那么,我们在文字里应该留下正确还是真实?我们究竟能不能在文字里写下真实?那些有可能丑陋、不正确的真实?

02

高中恰赶上试点,高一入学就要分文理班,我正在外地旅行,在小卖部打长途电话给家里报平安时,只花了1秒果断选了理科,文史哲的背诵记忆太难了。大学亦顺理成章学了理工科,相对轻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我在学校论坛里写过些流水账随笔,还混了个原创板块的版主,讨论度最高的帖子是篇校园美食地图,因为我曾和室友吃遍了校园里所有食堂、餐厅、小饭馆的所有菜单及隐藏菜单。参加毕业季投稿活动的那篇小文章,细碎说了很多校园小事,竟然不仅上了毕业典礼的节目,还登上了校报,泪奔的同级生们顺藤摸瓜找到帖子打卡送鲜花,我也算是小范围红过一次。混论坛的日子,让我觉得写作似乎并不难,语句通顺有细节、真情实感不煽情,哪怕是平常事也总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那些强凹情绪的小酸文,没有过硬的才华,可能写成日记更妥帖。

毕业后,我进了家国有食品企业,先做了三年研发,又做了五年多质量管理,写过产品生产书、流程管理文件以及数千份投诉回复报告,夯实了逻辑严密、禁得起推敲的文字功底。这种论述文太友好了,总分总固定结构,百试不灵,有固定套路但也颇费心思。先态度真诚表歉意,然后有理有据讲事实,我们如何展开调查,分析得出可能的原因,我们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得如何,结尾是我们将怎么继续改善、监督,避免下次发生,希望能得到谅解。若是常发生的投诉类型,复制粘贴显然没诚意,还会讲讲我们新措施的有效性。曾经魔怔到在家吃米饭发现了根头发,瞬间切换到处理投诉的状态,洗完锅立马写了篇“毛发混入投诉分析报告”发在了网上,完整地套用了回复报告的格式和各种辞令。

那个曾经把人写到泪奔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变了。陷入某种文字套路后,整个头脑仿佛被箍住了,一旦触碰到开关,就诡异地自动组织语言,那些文字秃鹰一样地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不愿散去,仿佛我下一秒就会腐烂掉。我也会忍不住蹑手蹑脚去偷窥别人的反应,万一有人能从文字读懂我呢,可悲又可笑。

于是我学会了玩网游,把工作和生活割裂开,业余时间都贡献给了wow(魔兽世界),操作极渣,但不妨碍我快乐。我用日记的形式把游戏里的点点滴滴发了在两个小众论坛里,没想到能持续三年之久,后来整合又搬去了NGA(著名游戏社区)。时至今日,我重新翻看这些流水账,看自己惨兮兮、傻乎乎的经历,还会咧着嘴心情大好。比如,我第一次走法师开的传送门,法师让我进去,我冲着那片光就奔跑,然后我就穿过光了,反复了几次,呆站着以为网太卡了,法师说“右键”,我这才明白这个门不是穿过去,需要点击操作。朋友看了后说,他也干过这样的傻事,但是不会像我一样写出来。这些真实的囧事更像是一种治愈。

在NGA社区里,我就是个“小透明”,没有亲友光环加持,有人说流水账文字太多看不下去,我难过,但又不想承认自己写得差劲,矫情地在前言里特意强调这不是文学作品,“不是”两个字超出其他字体好几倍的字号、加粗、用红色强调。我的文字驾驭能力真的就到这了,我用“真实”来逃避自己没有写作才华的现实。

03

国企工资微薄,工作内容一眼看到了退休,朋友力邀我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放弃了刚分到的房子,搬进了北京六环外的农场大棚里违建简易房,开始做新农业。

我首次感受到互联网媒体的冲击力,编几段字的微博就能卖菜卖得风生水起。31岁生日那天,外面下大雨,雨停了后屋内下小雨,我在天花板接缝地方挂了一条条卫生纸吸水,还机智地塞了片卫生巾在漏水最严重的地方。满屋长长短短白色的飘带垂下来,我拍了张照片,心想这会不会是我最惨的一次生日?明年绝对不能这样了。

然而32岁那年,我失业了,首次陷入了自我怀疑,我究竟能做什么?我能靠什么为生?

也恰在这个阶段,我被大学师弟挖出来推荐给杂志社,发表了几篇饮食故事,稿费虽杯水车薪,却给了我新的可能。其中一篇写家乡美食的文章,在高中校友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