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联,相信很多人对它的认知仅局限在春联上,这一点并没有错,春联也是对联当中的一种,而且具备了对联最基本的结构特征,通常用言简意深的字词在联中表达出对未来美好一年的期望,因为这样的对联是在春节的时候才贴在门框上,“春联”一词也由此而来。
除却春联之外,在我们的身边还会看到一些对联,它们出现在一些建筑门口的两侧,在古代建筑中比较常见,比如一些寺庙、亭阁等等,门柱的两边分别挂着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对联,因此对联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是难以驾驭的知识层面,其实并不然。古代有一幅“最懒”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01对偶语句,文化瑰宝
对联的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古人最初在文字表达方面喜欢四四成句,这也是为何成语大多都是四字的原因,用精简的四个字表达出复杂的含义,这也是古人的智慧之处。一代代传承下来,四字成语典故也成为了文化根基是否深厚的一个衡量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造诣的提升,文人们逐渐发现了文字中的妙处,对联因此而产生。
对联在表面上看都是对偶语句,也就是上下联之间的字词都是相互对应的词性,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便形成了对联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在术语上来讲,被称为“对仗”,“对仗工整”也是对联的最为明显的特征。
同时对联还讲究“平仄协调”。一般情况下,上下联之间字词的音节都是平仄相对,比如上联是“风”,下联可对“树”;上联为“逃亡”,下联为“走散”。对联有了这样的特点,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再含有颇深的意境,便是难得的佳联。可以说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语言艺术,因此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
02对联机关,妙趣横生
很多人对“对联”这样的语言艺术形式感到晦涩难懂,认为这是古人擅长的学问,现代人学不来更玩不来,其实这是没有了解其中的结构特征,了解之后并不是难事,而且对联并不是单一的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里面还有很多的“机关”,让人感到其乐无穷,说白了,也算是一种“智力游戏”。
比如有个非常出名的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这里面上联的机关就是“冻、洒”两字,“冻”字是两点水加东字、洒则是三点水加西字,后半句把这两字拆开成为“东两点西三点”,连到一起就成为机关联的上联,想要对出下联,就必须要符合上联的“机关”要求。
而这里面对出的下联,“切”字是七与刀组成、“分”是八与刀组成,上联用下雨来表示“冻、洒”两字,而下联则用分瓜来表示“切、分”二字,对仗工整、寓意巧妙,由此成为古代的名联。也可以看出,对联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语言艺术形式,其中还会隐藏一些“猫腻”而让人感到妙趣横生。
03一字不差,名联出炉
对联最初确实是一种比较“高大上”的学问,通常都在文人墨客之间拿来比拼文学功底的小游戏,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题材,考验的就是对方机敏的才智,后来随着这种文字游戏的普及,对联开始走向了通俗易懂的道路,即使是田间的百姓,也能对上两句,这时候的对联就打破了原有的死板固定格局,更加地注重意境上的内涵。
徐渭是明朝的一位文学大伽,之所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他,因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在书画、文学、戏曲、军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只可惜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九次自杀未遂,后又因癫狂杀了继妻,本可以在宦海中有所成就,最后却落了个凄凉的晚景,让人感到可惜,不过他的一幅对联却成为了千古名句。
徐渭曾写出了一幅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幅对联乍一看几乎完全违背了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格式要求,本来在对联时上下联要尽量避免重复字出现,可这幅对联中竟然上下联一字不差地相同,刷新了世人对对联的认知,可为何这样不符合“规矩”的对联却成了千古名句了呢?
04联内乾坤,寓意深刻
徐渭虽然患了抑郁症,可丝毫不影响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这幅联看着毫无规矩可言,但是对联内却是自有乾坤,其中的关键就在“好”字上。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第一个“好”字发音为第四声,意思为“擅长”,第二个“好”字为第三声,意为“喜欢”,上联“翻译”过来就是:有能力读书的时候不喜欢读书。
而下联的第一个“好”字发音为第三声,第二个“好”字为第四声,根据上联发音的字意,“翻译”过来就是:喜欢读书的时候却没有能力或精力读书了。上下联虽然一字不差,但却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多音字来表达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意思。
这幅对联之所以后来成为千古名句,细品之下可以感受到徐渭的“良苦用心”,也是在劝诫、警醒世人:有能力的时候不读书,别等想读书的时候却没有那个心气儿就已经晚了。年轻人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这时候也是最好的读书黄金时期,等到岁数大了才想起来读书,那时候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也较差,读书就会感到非常吃力了。
可以说,“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是一幅励志联,它虽然超脱了正常对联的游戏规矩,可它也反而巧妙地利用了对联的游戏规则,成为了一种新颖的对联构思,佩服徐渭才华的同时,也更加欣赏这幅对联的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的意境。
05小结
对联算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成为高手,无异于戴着枷锁跳舞,可徐渭偏偏就是一个“舞者”,而且还玩出了新意。对联表面上看是要遵守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这个要求是对联的“骨架”,而对联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则是对联的“灵魂”。
所以说,对联好对,但能成为千古名联却非常难得,差就差在一个“意”字上,像徐渭的对联就是绝佳的意境联,成为千古名句也就不奇怪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