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跟着古诗过春节守岁 [复制链接]

1#

跟着古诗过春节

过年了,远方的游子步履匆匆,奔往家的方向。我们的心灵也渴望于精神家园中得以放松和享受。

春节期间,江苏新闻广播联合南京市教育局,推出“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我们一起《跟着古诗过春节》,伴着那些流传千年的优美诗句,迎接盎然的春意!

?点击收听?

《守岁》

作者:苏轼

朗诵:林杉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名师与你聊古诗

王琳老师

南京市复兴小学语文老师,

德育处副主任,

区优秀青年教师,

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就是勉励自己惜时如金。在开始的时候,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该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中间这段,“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是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说起守岁,这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现存文献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

常言道:“*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

《跟着古诗过春节》栏目

由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制作

※感谢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学生参与节目录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