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9.html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凝结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追溯其发展历史,它是农业的缩影,观其形式,它是礼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春节已不似以往那般受到重视,即年味儿变淡。丰富多彩的现代元素虽赋予了春节些许新的内容,却也冲淡了传统春节背后蕴含的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基因。
春节,即新年,俗称过年。其实,“春节”一词原本并不指新年,在南北朝以前,它指的是立春。立春预示着世间万物由冬季的肃杀转变为春季的生机盎然,人们也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由于新年与立春时间相近,所以两大节日合二为一,称为“春节”,即“春节”一词在古代包含了立春与新年两大节日。
春节在古代还有许多别称,如“三朝”、“正月”、“元旦”、“开年”、“开岁”等。先秦时多称“元日”,到西汉时则有“正月”的说法,自魏晋南北朝始称“元旦”,沿用至今,影响较大。“元”的意思是开始,将春节称为“元旦”,是指它是新年第一天清晨的意思。而“春节”一词被官方正式使用则是民国,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的一月一日为“新年”,此后,又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
春节又称过年。民间有一则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相凶猛,力大无穷,每到除夕,它就会闯入村庄害人性命。后来人们发现“年”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除夕这天,人们就将竹子扔进火里使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在红光、火光和震天的声响之下,年兽被吓跑了。第二日,人们互相贺喜,庆祝胜利。之后每到除夕,人们都会贴春联、点爆竹、守岁,第二日清晨互相拜年,世代相传下来便形成了过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