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银联推出新年短片,巧妙诠释品牌如何破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作者狂人

公关狂人(ID:PR-MEN)

年已经过去,但在过去这一年中,被提到最多的词就是“难”,“太南了、南上加南、强人所难……”一系列衍生词扑面而来,似乎大家都受困于眼前的难关,顶着压力过日子。在广告圈,也同样寒风凛冽,但变革从未像去年来的如此之快。

但即使如此之难,也依然有人迎难而上,坚守在广告业的阵地上,不放弃对极致影像和创意传播的追求。在春节来临之际,各大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营销大战,中国银联也加入到了这场春节战役。

中国银联新年广告《中国不怕难》

差异化营销,传递品牌理念

作为年银联的首部广告大片,在一片喊难的舆论环境中,中国银联没有一味的跟随舆论环境,调侃着太难。而是在“难”中,抓住了真正能打动人的东西,洞察到了每一个坚韧的中国人的心,同时片中人物经历的“难”很多场景都是消费者真实生活中经历过的。

场景间的切换通过旁白的叙述自然流畅,画面的细腻质感堪比电影,配以温柔悠扬的男声吟唱,可见影片高水准的拍摄和制作。全片虽然只有2分钟,却从大视角的叙事结构中,带我们回顾了过往的一年,也在其中埋下了平静中的力量。既有大国情怀,又能走进平凡人的内心,拉近每一个用户与国家的距离。

像短片中的人们一样致力于国家事业和民生发展的普通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因为“你不怕难,中国就不怕难”!除了广告片中真实而伟大的主人公和震撼的电影感画面之外,文案也是令人印象深刻、触动心灵的亮点。“有多少难,就有多少种不怕难”、“你不怕难,中国就不怕难。”品牌想要以情动人,有很多途径,但想要获得价值观上的认同,就要抛开迎合消费者的捷径,回归到普世价值观中,做一些能振奋人心的事情。

中国银联主动扛起了社会责任,在这个关口,召唤大众充满信心地继续前行。更难得的是,片子采用了克制的表达,而不是宏大的叙事,着眼于每一个付出者,而不是看似高不可攀的成绩。

从品牌形象到公众角色

巧妙借助公众话题升华品牌内涵

以往提起中国银联,大众对它的直接感知,更多是来自某一个银行的logo。但它具体是干什么的,在消费者层面,却不是很清楚。作为一个银行联合体的产物,真正走进市场与大众交流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解决一个问题。

中国银联是谁?

在创意代理商的协助下,中国银联确立出了一个核心目标:建立银联在新时期的公众角色,把中国银联打造成一个民生级品牌,让它可以立民生使命、聚民众信念、与时代共振。

这个身份角色的支撑点在于,一方面中国医院、学校、菜场、公交、农村普惠金融等这些业务场景上,是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国企,它所担负的使命,天然就关乎国计民生。

而在抵达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从目前中国银联面向市场所输出的传播内容来看,它主要围绕两条路径来展开:提炼一个能让大众情感共通的品牌主张,和强化两个能让用户直接感知的消费入口。

这个主张具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中国银联对外使用的slogan——“付出必有回报”,在这句话里,中国银联洞察到的是每一位日常消费者,也是这个社会的付出者。它微妙的地方在于,其他品牌进行用户画像的时候,习惯用“乘客、买家、消费者”这样的字眼来指代自己的用户,中国银联是以“付出者”这样的同理心代入。这样的沟通,会让它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视关系。

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在传播的时候,「付出必有回报」最开始是用在云闪付的产品上,后来随着它的用户感知价值放大,最终被中国银联集团层面采纳提升成为品牌主张。之后,围绕「付出必有回报」这个主张,中国银联面向各行各业的付出者们,输出了一系列内容来丰富它的意涵。

而此次中国银联通过拍摄年度大片《中国不怕难》,诉说集体共通的国家情怀,进一步诠释了“付出必有回报”的企业理念,同时借助“你不怕难,中国就不怕难”的走心文案,升华了品牌的内涵。

中国银联如何破局移动支付市场?

如果再把这些广告内容,放在今年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放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带来的国民自信和集体情绪上看,中国银联所输出的这些广告,正是这个时代的投影。当中国银联真正面向移动支付行业进行发声的时候,在前期确立了一个基础传播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和支付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