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回老家过年这是我听
TUhjnbcbe - 2024/12/29 9:59:00

过年回家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做的事情,或许现在的孩子因为过惯了“洋节”,反而对于自己本来的东西却不那么了解,俗话说“月亮还是故乡的圆”,过年回家不仅仅是图一个喜庆,更是一份记忆的传承。

当年幼的儿子总是不停地抱怨:农村那个破房子又冷又潮,谁愿意谁去。

一旁的妈妈很不理解,总想和儿子好好解释一番,但却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默默地收拾好行囊。

回老家,感受最传统的年俗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高的仪式感”。或许有些人就会不禁问道,什么才叫“最高的仪式感”?

如果你知道《小王子》里面的描述,那么你就能深刻地体会到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仪式是什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我们的习俗当中,每年的第一个节日就是春节,是只有中国人才会十分期盼的节日,这一天是代表着除旧迎新的日子。

这里面浓厚的“年味”就是春节最重要的仪式感,但这份最浓郁的“年味”只有回到老家的时候才能找到最初的味道。

还记得20年前的时候,为了过好一个春节,老家的大人们总会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准备,家里早早的就采购好了准备过年的食材。

孩子们看到这些一年都难得吃上几次的东西,纷纷化身成小老鼠,钻到厨房里面去各种偷吃。

想起老家的习俗,腊月初一的时候,奶奶总会把那些做好的豆子拿给我们吃,听着嘴里“噼里啪啦”的响声,这代表着新的一年能够一切顺利。

腊月初八那天,奶奶还会特地熬制一锅腊八粥,现在想起当初的那个味道,别提有多高兴了。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俗称的“过小年”,是灶王爷升仙的好日子。

年三十的年夜饭里面还会把钱币包进去,谁吃到了就代表新的一年有好运......

这些古老的习俗,也只能在老家的年夜饭里面才能看到。之所以当妈妈的一定要把儿子带回老家过年,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这些古老的习俗,更多的还蕴含着“传承”。

这些中国人世世代代所流传下来的珍贵习俗,就是依靠着一代代人的珍贵记忆才流传至今。

回老家,那里有等待我们的亲人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城市,估计很少有能够体会过去乡下过年时的那种情感。

尤其是当出门在外很久以后,每当想起家中的亲人时,就格外期盼春节的来临。因为那里有一直牵挂着我们的亲人。

回到家乡,因为那里有我们最真挚的亲情

当我们回到家中,永远都会拎着一大包礼物回来带给我们最亲的人。在外忙碌了一整年,每到年关的时候都希望多拿点好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也“洋气”一点。

这就是亲情最好的体现,当我们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之后,纵使相隔千山万水,依然无法隔断亲人之间的联系。

每当梦中想起父母的呼唤,便会放下手中的一切毫无保留的飞向父母的怀抱。

家不单单只是一个住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当长大之后,就像麻雀妈妈的孩子一样,都要学会独立飞翔。可我们跟老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家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家乡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的港湾。

《乡愁》那一份沉甸甸的思念,就是对家的最好描述

如果想亲身体会一个人对家的思念,最简单的办法去无数人热泪盈眶火车站的售票点就可以看到。那个在半夜里站在车站门口,只为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和家人团聚的人,那就是最好的体现。

即使这个人在经过漫长等待之后,只能买到一张回家的站票,可他依然觉得十分幸运,因为他终于能够准时回家了。

即使上了拥挤了列车,甚至连在车上一处小小的站立空间都没有,可那个人的眼中依旧充满了对家的渴望,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能陪伴着他熬过这段漫长的回家之路。

当列车缓缓驶入故乡的站台,那熟悉的乡音,还有远处家里的炊烟,这就是人们想看到的东西。

当我们又一次看到路边那熟悉的建筑,那曾经和我们朝昔相处的左邻右舍,那就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只要内心当中的家一直存在,哪怕我们再困难亦或者再远,只要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家就不再是那么遥远。

1
查看完整版本: 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回老家过年这是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