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了,都一起来聊聊四川农村过年有哪些风俗呢?
小编自小就出生在四川的农村,也算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在我们老家的老话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腊月腊月,就这样拉过去啦!意思就是进入十二月份(我们那里叫的腊月)以后,就进入过年的倒计时了,在农村里,腊月是一年之中最闲的一个月,乡友们就收拾收拾家里,等着过年了,不知不觉的时间也过就得很快了。
腊月,北方的人们会过腊八节,过完节日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鞭炮之类的东西了,不过在小编老家那一块儿好像不怎们过这个节日,所以就不太了解哈。在我们四川,最开始有气氛的时候,就是每年的冬至过后,大家就开始做香肠,做腊肉、腊排骨。,想象着香肠排骨的美味,说到这里小编嘴里口水直冒哈。以前大家基本都是装辣的,直到近几年广味香肠的传入,人们也会做一点广味香肠,这就是我们四川过年的开始。
在家里读书的时候,每年的腊月中旬,外婆就会做醪糟,有的地方也叫米酒。白白的糯米搭配一定比例的大米,煮好后冷到常温就装锅里,然后用几床大棉絮把它包裹严实,等十多天以后就是美味的醪糟啦。和鸡蛋,粉子一起煮,就是一碗鲜美的醪糟蛋了,小时候大人总是不会让我们多吃,因为是发酵的,里面有酒的成分,喝多了会醉人。
大年三十,杀鸡杀鱼拜神,图个好兆头,吃鱼也表示年年有余。每家门口都贴上火红的对联,挂上红灯笼,预示着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晚上,也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晚,家家户户外出打工的人都会回家,和家人们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团年饭,再聚在一起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讨论着今年的节目与去年又有何不同。
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大早,爸妈就会很早的起床,煮好汤圆叫我起来吃,吃完都穿上新衣服去祭拜家里逝去的老人,也俗称给祖先上坟,那时候爷爷有三兄弟,加上堂伯这些一大家子人去祭拜祖先,见到认识的乡亲都会互相打招呼。家里的长辈也都会在这一天给我们发压岁钱,那时候和伙伴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比谁得的压岁钱更多,想想小时候自己就是一个财迷。不过得到再多的压岁钱,也会被爸妈以“怕你弄丢,我们给你存着”这样的理由给拿走,不知道你们的爸妈是不是也一样呢?
初二,我们那里的风俗是已经结婚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小编还没有结婚,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哈,如果知道的小伙伴也可以告诉小编哦!
接下来的日子,基本就是走亲戚,这家嫁女儿,那家谁谁做七十大寿之类的,也可能就我们和大家一样,吃完午饭就三五亲戚一起打牌,热热闹闹的过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我们那里叫过大年,有的地方叫元宵节),每家都会在这一天像大年三十那样,一家人在一起做一桌好吃的,看元宵晚会,结束一年的春节。过后外出打工的人也就开始准备行囊踏上工作岗位的路途,学生返校读书,农民开始春耕,准备好播下希望的种子。
这基本就是小编知道的我们四川的过年风俗了,如果大家还知道其他的风俗习惯,记得给小编留言哈。说到这里,也临近过年了,大家的年货都准备好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