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农村俗语穷不走亲,富不回乡,该怎么理
TUhjnbcbe - 2025/3/8 18:36:00
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怎样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穷不走亲,富不回乡”这句话,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句俗语,其具体意思是说: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还是少走亲戚为好,人轻言微,就算是自己走亲的很频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的。

但是当自己在外面闯荡出一片天地的时候,就算是身财万贯,也不要回乡进行炫耀,因为回乡以后,有数不清的纠缠等着你。

至于老祖宗为什么留下这样一句俗语,我认为这句话既然流传千年,自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至理名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穷不走亲,富不串邻门,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

其中,这人穷不走亲,富不串邻门,自然和“穷不走亲,富不回乡”是一致的。至于怎样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这句话,我首先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故事虽然让人凄凉,但是却很现实的道出了人的交往:

至于为什么我很理解“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这句话,我说一下我家的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穷的,我爸那时候是一个教书匠,每月仅有25.5元的工资,虽然老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但是在那时候,作为民办老师的他,也是和农民一样,只要没有钱就会被看不起的。

而我妈呢,她是农民,家里仅有2亩多的地,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除此之外,我家就没有什么任何收入了。所以在80、90年代那个时期,一年仅仅赚几百元的我们家,在村子里和贫困户差不多。

记得有一年,我上小学三年级,老师让我拿30块钱的书本费,一听到要发新书,我当然很高兴,但是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然而母亲却愁容满面,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家连10块钱都拿不出来,更不要说30块钱的书本费了。

我爸是小学老师,也是“臭老九”,让他去跟亲戚朋友借钱,他自然是抹不开面子的。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妈只好回娘家,去给我借钱。

但是,当我妈把给我借钱的这些事,告诉我姥爷的时候,我姥爷当场就恼火了,他认为我爸没有用,就连这30块钱的书本费都拿不出来。

然而,姥爷还是给我妈拿出了这30块钱,这30块钱,是姥爷平时积攒的买烟钱,他本打算去集上买烟草,自己卷烟抽,却没有想到,这30元钱给我拿了书本费。

还有一年过春节,我和爸妈们去三姨夫走亲戚,但是在酒桌上,三姨夫却把我爸数落的不成样子,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那一年,爸爸工资虽然提高了一些,但是一月还是在30块钱左右,这是相当少的工资了。

而和我爸相比,我三姨夫却是城里人,他在城里一家公司干着采购的工作。

三姨夫在公司干采购,油水是非常大的,所以他每年的工资,基本上都是雷打不动的存着,所以三姨夫的家庭条件,和我家的家庭条件,则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因此,每当我去三姨夫的家后,就不愿意回去,因为他家的沙发、圆桌、彩电、冰箱、还有游戏机等,让我感觉到新鲜又好奇。

在那天,我三姨夫家里有好多人,有我们一家,有三姨夫的亲戚,还有姥姥和姥爷等。

而三姨夫对姥爷、姥姥以及其它的亲戚都是非常的尊敬,但是他唯独见到我爸后,却把脸拉了下来,并对着我爸皮笑肉不笑的说:“哎吆老李,今年你可来了,工资上涨了吗,说说今年的工资涨到几十元了。”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他明明知道我爸的工资低,还是当着大家的面,问我爸的工资,一点面子都给我爸留。

而我爸则如实的说:“妹夫,我工资不行,一月仅仅有30元左右,不如你啊,一月一百多块。”

“我一个月一百多是不假,但是我却花不到自己的,光每年的送礼,就让我一家够吃的。”说完后,三姨夫带着骄傲的眼神看着我爸爸。

在这时候,我三姨打破了其中的尴尬,就笑着对我爸妈说,别光说话啊,快进屋来坐。

而我那时候却不知好歹的跑进屋里,去看三姨夫家里的电视了。

在三姨夫家的饭桌上,众人的地位则立马显露了出来。首先,最受尊敬的人当属我姥姥、姥爷,其次就是我的三姨夫了,第三是三姨夫的亲戚,而到最后才是我爸。

所以在敬酒的时候,我三姨夫虽然是东家,但是他却被频频的敬酒,这其中居然还有我的姥爷。

姥爷在酒桌上说到:“说到有出息,就属我家的小三家了,他在城市里工作,有城市户口,工作也好……”说完后,他还满意的和我三姨夫干了一杯。

至于我爸,本想给我姥爷敬个酒,但是我的姥爷却仿佛没有看到我爸的酒杯一样,就和其它人喝了。这一刻,我爸显得有点尴尬,但是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杯杯先敬有钱人”却变得那么现实。

这酒虽然是好酒,菜固然也是好菜,但是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穷人和富人不可能走进一个圈子的,就算强融入过来,也没有用,只能成为富人们的笑柄。

我爸回家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你看到了吗,无论你做得怎么好,如果你没有钱,做什么都是被人看不起的,这包括亲人,你以后要好好念书,长大了赚大钱,不要被人看不起。”

那时候,我仿佛懂得了爸爸的话,不再叮咛着要这要那,因为我知道只有爸妈才是我的亲人,而所谓的亲戚除了势利就是势利。

时过迁境,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而我家和三姨夫家里也发生了变化。

我爸从民办教师转成了公办教师,一月也有多元的固定工资。而我也顺利的在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每月1万元以上。虽然我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但是这十几年来,却比我三姨夫好的多。

这十几年三姨夫的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了,而三姨和三姨夫也成了下岗职工,每天去劳务市场上找工作,可谓是日落西山。

也是恰恰如此,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姥爷对我们两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在酒席上,年近70多岁的姥爷正笑容可掬的对我爸说:“还是老大家有出息啊,铁饭碗,每天雷打不动就有钱,还有外孙也不错,干工程师,每年能赚20来万。”

而姥爷在说完这一番话后,就让三姨夫去厨房里干活了,三姨夫自然不愿意听这些话,于是也屁颠屁颠的跟着三姨端菜烧水。

“唉,人真是善变的动物啊,前一刻你失势的时候,遭遇万人踩,后一刻你得势的时候却赢来了万人捧。难道人们真的为这样而活吗?”我心里想着,却没能明白。

故事先说到这里吧,至于这一句俗语“穷不走亲,富不回乡”却很符合我家的现实。那么我们再理解一下这句话的详细含义:

为什么要“穷不走亲”:

从字义上来说,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没有钱的时候千万不要走亲戚,否则的话吃亏的就是自己。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

人穷了以后,自然就是人轻言微的,你说话做事,在富人眼里自然是不好使的。如果人穷了以后,去富人家里走亲戚的话,就算是你想的很单纯,只是单纯的走个亲戚,但是却被富亲戚认为,他来得这么殷勤,难不成是和我借钱或者帮忙。

因此在富亲戚的这种心理下,他们在见到穷亲戚后自然就是冷淡,还有就是敬而远之,然后端茶送客。

当然,当穷亲戚和富亲戚在一个饭桌的时候,富亲戚自然也会一鄙视的眼光去看穷亲戚,虽然一些富亲戚不明说穷亲戚,但是在背地里,却瞧不起穷亲戚的。

所以,当我们穷的时候,千万不要单纯的去走亲戚,特别是富亲戚家,否则尴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但是如果遇到帮助我们的富亲戚,我们要好好的珍惜才行,因为这种亲戚才是我们要交的人。

为什么要“富不回乡”:

这句话也很好理解,意思是说:当你有能力的时候,即便是有上亿的家财,也不要回到自己的农村老家。那么这句话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

如果你有钱了,当你回到老家里后,其亲戚朋友就像是看到蜂蜜一样,尾随着你而来。而他们的目的也是很简单,就是让你帮助帮助他,或者借钱了、或者帮忙找工作了等等,仿佛你就是他们的提款机一样。

他们让你帮忙,可是如果你不做呢?这就不好了,他们在明面上会不说你的坏话,但是在背地里却骂你,并让你下不了台阶。就像是大衣哥一样,钱借出去了,然而大衣哥让他还钱的时候,就出毛病了。

所以来看,当你有势力的时候,如果想回家的话,一定要记住“富不回乡”这句话,有能力就帮助一下,千万不要推脱别人的要求,否则会带来一些麻烦的。

写在最后:

虽然这句话“穷不走亲,富不回乡”很是平凡,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个人生的哲理,人穷的时候,也要有志气,不要被富亲戚看不起,人富的时候也要多做好事,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帮忙。只有这样,才能活的明白,人活着也就是为了一个好的名声罢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俗语穷不走亲,富不回乡,该怎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