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对联起源于何时,目前已难于确考,但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还是可以略窥其历史渊源的。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东海度朔山上有株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性能执鬼”。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种习俗:在每年元旦之日用一对画有此二神的桃木板挂在门户上作为“驱鬼避邪”的“仙木”,谓之“桃符”。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记载的就是这一民俗。相传这种“插桃符”的风俗一直可以远溯到轩辕黄帝。
在桃符上题写对偶联语,据宋人笔记上记载,始于五代后蜀。西蜀时期每年除夕之夜,蜀主孟昶(chǎng)便命学士在桃符上题写新词,挂在寝门左右。蜀亡的前一年,孟昶命学士幸寅逊为其寝门的桃符版上撰题新词,因嫌其词不工,便自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
后人一般认为这是我国文字记录下来的最早一副春联,但据张伯驹《素月楼联语》称,“《古今联语汇集》载,惠山有唐张祜题壁联云:‘小洞穿斜竹,重街夹细莎’,较孟昶长春联早出百余年矣。”
后蜀降宋,春节贴联语渐渐成为宋代一种普遍的习俗。春节题写吉语贴在柱上、门上称为春帖,春帖古名“春端帖子”。宋时已有人把联语刻镂在建筑物的楹柱上,作为一种长久性的装饰,从而有了“楹联”之称。
历史趣对小故事: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堪称经典乾隆皇帝爱文墨,不仅喜欢在欣赏的书画佳作上盖章,而且自己一生写下的诗词数量接近唐诗总量。乾隆皇帝崇尚才子,喜欢以对联的形式出题考校他人的才华,常常提出上联让臣子应对。
对联不仅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而且还是讲究文字、语素、音节三位一体的文字对仗文化,能够考验出人的文学修养和文思敏捷程度。很多文臣就是通过凑对乾隆皇帝的上联展现自身才华的。
御用文人纪晓岚就是凭借对联获得乾隆皇帝的青睐,一步步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历史上的纪晓岚相貌平平,眼又近视,不仅没有伶牙俐齿之能,还略有口吃。
但其学识渊博,博闻强识,生性幽默,是对对联的达人。
有一次,乾隆在热河行宫外观景,所见之处,满目秋色,遍地黄花,不禁脱口而出:“塞外黄花,似金钉钉地”。这上联中两个钉字,一名词一动词,随行的几位大臣都被这一点难倒,所奏下联均不能让皇帝满意。
皇帝见纪晓岚一直沉住气地站在一旁,于是点名让其属对,纪晓岚应声答道:“京中白塔,如玉钻钻天”。
下联中两个钻字也为一名词一动词,和上联相互对应,在场之人无不称赞。乾隆细细品味下联之时,察觉纪晓岚的心思,于是道:“你以‘京中’对朕的‘塞外’,依朕之见,你必是‘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
纪晓岚一听,即刻下跪奏道:“圣上英明,看破微臣心事,望蒙圣恩,准臣早日归京省亲,臣恭谢皇上隆恩。为臣‘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吾皇万岁,万万岁!”这下联不仅巧妙地应对皇帝的上联,还表达出了纪晓岚对乾隆皇帝的衷心。
通过这么个历史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对联表情达意的功能妙不可言,大多数时候,出上联容易些,想要对出下联来就得有真功夫。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对联何其多矣,以下列出5副中华古今智慧名联,大道至简,熟读受用,建议收藏。
不可不读的5句智慧对联,大道至简,熟读受用,建议收藏01
上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下联: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副对联出自《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贪”字。
明明已经积攒了很多钱财,明明这辈子已经有了数不尽的荣华,但是依然止不住内心的贪婪。
直到眼前没有路了,才突然醒悟,想要回头,但是已经晚了。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灭亡都和“贪”有极大的联系,如果稍加节制,也不至于落得一个“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人生百年,知足者富。
止住内心的贪婪,学会享受精神的乐趣,摆脱外物的依赖。
唯有如此,人生才能安乐长足。
02
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下联: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人生遇到困境是常态,因为人生在世,困锁自己的条条框框太多了,不得志的人就像鸟儿关在笼中,关闭了羽翼,不能展翅高飞。
想要身心的自由,必须懂得八戒和悟空。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这是佛家的戒律,也是修行的法门。
但是这些规矩毕竟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内心的修行。
懂得“万法皆空”的道理,明白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一个人才能真正的清净涅槃。
0
上联:养活一团春意思
下联:撑起两根穷骨头
老子说:柔弱者生之徒。柔,是生命的特征。
春风化雨,正是用柔的力量来滋养万物。做人也是这样,太过刚硬只能处处碰壁,吃尽苦头。
但是,如果处处示弱,处处退让,却也会让人得寸进尺,步步紧逼。
所以,一个人必须外柔内刚。内心有分寸,不会一味退让;做人有原则,不会没有底线。
外圆内方,一个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刚柔兼济,游刃有余。
04
上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下联: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老子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万事万物相反相成,彼此对立却又彼此转化。
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苦难很容易一蹶不振。一路坎坷的人反而因为有足够的磨练,前路一片坦途。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生命里的很多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弘一大师说:悲欣交集。
人生从来不是只有一面,快乐与悲伤相伴而鸣。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05
上联:人生哪能多如意
下联:万事但求半称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个世界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实在太多了。只要有一半顺心就应当满足了。
小孩子才奢求圆满,成年人都懂得,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一代宗师》里,宫二说了这样一句:“说什么没有遗憾,那都是赌气的话,若是人生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苦乐交织才是人生的本相。学着看淡,苦乐随缘,人生才能自在从容。
看完这5副智慧对联,不得不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佳句名对更是意味丰富,精简短小的对联词句体现的却是极大的智慧,实在令人佩服。
古人的对联还有许多有智慧有趣的,好比“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从古至今,对对联的典故不在少数,其中的对联文化更是引人入胜,如果喜欢对联的你想了解一下有关于对联的传统文化,这本《中华对联精粹》不可错过。
这本书中涵盖了所有方面的对联,以上经典中华古今名联就是从这本书中看到的。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一千多年以来,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消遣的方式之一。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的通俗化读本,精选《大学》、《论语》、《中庸》、《老子》、《庄子》、《商君书》、《管子》、《墨子》、《鬼谷子》等18部先秦传统经典故事进行精粹。
还结合了社会现实,加以注释、译文和点评,赋予了这些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大众提供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养的宝贵精神食粮。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练,话语最简单,蕴含的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智慧底蕴却最为深厚!
爱好对联的朋友,闲时拿起这本书,或随手翻翻,或细细品味,陶冶情操,还可以提升道德素质,在通俗与高雅之间体味智慧人生!
现在是年终特价,也就是一顿饭钱,却能让你受益终生!还有可能收获意外之喜,何乐而不为呢?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购买:T中华对联精粹对联大全增广贤文中华谚语歇后语精粹小店¥8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