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00年前春节,与建国以来各时代春节的变
TUhjnbcbe - 2025/3/23 10:08:00

农历辛丑年来了,比较年前晚清末年的春节,以及建国以来各个时代春节的过节,会有时代变迁的感觉。

年前晚清末年的春节,在鲁迅小说《祝福》中也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有鸡有鹅也有猪肉,加上声声响的爆竹,就是过年的样子。”

可以看到,在晚清时候老百姓都很少有机会吃猪肉、鸡肉、鹅肉,春节年夜饭的大鱼大肉自然是非常珍惜,一年到头也只有在春节时候才得到丰盛食物的享受!

当时,春节的时候流行着作揖,也就是一种拱手为礼,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向人敬礼的意识。

冰糖葫芦是当时孩子比较喜欢吃的零食。

春节时候人们流行逛庙会,人山人海,也有各种卖小吃的。很多穷人也在春节庙会时候,在街边卖艺过年赚钱。

在初一早上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代,春节年味儿也是在不断变化。

50后、60后出生的人,能上大学的人并不多,但对过年风俗都是严格遵照祖辈的习俗,因为他们觉得是否遵照习俗,与新一年的运势是有很大关系。所以,一般都是遵照不变的春节风俗,如虔诚地送走灶王爷、扫房子、祭祖、守岁、拜年,期盼着来年一年都有好收成、好福气。

50后由于新中国刚建立不久,一切都在工业建设之中,物资比较紧缺,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虽然没什么肉腥,却由于劳动者在新中国翻身做主人,吃得也是由衷高兴与开心。

60年代,日子紧巴巴地盼着过春节。在60年代日子也不算好过,粮票、布票、糖票、肉票等,一切东西都是实施限量供应,平日里粗粮也很难看到肉味,一到过年才会非常开心。平日节省的钱可以用来购置东西,到了过年就喜欢穿新衣服、逛集市、糊灯笼,自然非常开心。

60年代春节的年夜饭或者团圆饭,大多数在公共食堂。虽然集体也有集体吃的热闹,却无法顾及所有人的胃口。虽然都是放开肚皮一起吃,但是吃完之后,社员们都是拿一些肉馅回去。北方家庭里都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起吃包饺子,其乐融融。

70年代,吃饱饭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能吃上肉也是奢侈品。因此,在春节到来时候,孩子们就进行倒数,期待过年能吃上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只能在大年三十年夜饭才能享受。所以,在春节时候满屋子都是肉香的快乐感。

七十年代年夜饭

80年代,全国取消了计划经济,取消凭票供应的票证时代,逐渐敞开了粮食、猪肉、食油、棉布等商品的供应,人们可以用钱购买需要的东西。

再加上改革开放,逐渐发展私人经济,社会商品逐渐增多,年夜饭自然是变得非常丰盛。

八十年代年夜饭

当时,人们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明信片、贺年卡、挂历流行起来。在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守在电视机旁看除夕春晚成为每一家年夜饭桌上必然的程序。80年代的春晚,给许多人留下了春节快乐的记忆,也是一种老百姓过春节的方式。

90年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老百姓的餐桌上都能端上大江南北的美食,无论鸡鸭鱼肉还是海鲜蔬菜,都能在餐桌上品尝。

孩子们也有了少许的压岁钱,也不用全部上交给父母。一到春节时候,孩子可以领着父母亲戚给自己的压岁钱,然后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说也是快乐的春节回忆!

00年——21世纪新时代

到了二十一世纪,到酒楼吃年夜饭也变为一种时尚。很多人觉得,与其在家宰鸡宰鸭忙活一阵子,累得不可开交,还不如在花钱在酒楼里吃上一餐比价好,还可以品尝大厨烹饪的一流美食,这也是平日享受不到的吃货快乐。

而且,二十一世纪网络与手机的手机,人们流行用手机拜年,在手机上发送俏皮的短信。春节时候,也不像以前在家团聚,流行在外地旅游,体验旅游的快乐。这时候,过年才到了一种新时代。

不同时代,不同春节年味,留给人们都是美好的轨迹!但给人感觉,现在过年虽然丰盛了,但传统年味却淡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100年前春节,与建国以来各时代春节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