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国春节拜年发压岁钱的习俗由来已久
TUhjnbcbe - 2025/3/29 18:05:00

每年的农历(阴历)正月初一,被称作“春节”。春节作为节日名称的运用,始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采用民国纪年,把一月一日为公历(阳历)岁首。一九一四年起,将夏历正月初一视为农历(阴历)年的开始,称作“春节”。

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曰:“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正月一日作为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是农历(阴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三朝”,还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年,作为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给压岁钱等!拜年作为我国民间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代拜年的含义是晚辈向长辈拜贺新年,包括左右邻居、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年,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压岁钱作为春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发放给晚辈的。岁与祟谐音,压岁钱带有压祟、压惊、避邪的寓意。据《资治通鉴》云:“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可见压岁钱是由“洗儿钱”演化而来。“洗儿钱”除了有贺喜之外,更重要的是带有避邪去魔的护身符作用。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云:“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可见明清时期压岁钱大都用红绳串着给孩子。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曰:“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宋代,上层士大夫用名帖互相投贺的方式拜年。周辉《清波杂志》曰:“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此举主要是源于士大夫交友甚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时又费力。因此不必亲自前往的,派遣仆人用梅花笺纸裁成的长三寸、宽二寸,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名刺”即是现今贺年卡的前身。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除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拜年又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在古代不少皇帝选择正月初一更改年号,或者即位。西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年2月13日改元咸宁。公元年2月9日,清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春节拜年发压岁钱的习俗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