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徐光莹
带两个孩子去看花灯是张店市民李怡文每年的“必修课”,在她看来,一个没有花灯的春节是不完整的。“除了家人团圆、走亲访友、吃好玩好,我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带孩子们去看一场花灯,让他们在玩乐的同时,也能学到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对我来说,看了花灯过年才更有仪式感!”正月十三晚上,她们一家人去了玉黛湖花灯艺术节,孩子们开心地撒欢。
这个春节对于今年73岁的淄博花灯会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向仁来说意义非凡。前不久,淄博花灯文旅融合项目入选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令人振奋,而且人们出行意愿增强,淄博花灯会又可以“闹”起来了。因此,随着花灯订单的持续上涨,他和他的团队近来正忙着在各地装扮灯展,让各式花灯点亮夜空。
年味是什么?对于我们淄博人来说,年味就是“热闹”。吃水饺、看春晚是一家人从外边回到家里、聚在一起的团圆和热闹。而热热闹闹看花灯则是淄博人最喜欢的年俗习惯之一,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符号和文化。?
张向仁特意为今年的淄博玉黛湖花灯艺术节设计了一组名为“兔子拔河”的动态花灯,左右各5只可爱的小兔子随着身体的一仰一俯,拉动着中间一棵大萝卜左右晃动,吸引了很多游客拍照、观赏,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
据玉黛湖景区市场部负责人张继红介绍,花灯艺术节分为年俗文化区、齐文化区、动漫文化区、聊斋文化区等,共有大型灯组50余组。其中年俗文化区将特色中国年的民俗通过花灯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倒酉、三十的夜里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正月十五吃汤圆……一灯一景,一灯一时节,带大家一起感受浓郁的年俗文化。
2月4日晚,在周村古商城景区举行的“逛古城·闹元宵”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中,主题为“鸿‘兔’展大运,灯火‘耀’古城”的花灯展吸引了如潮的游客打卡观赏。漫步古街,灯影婆娑,如同穿行在梦幻神境一般。除了传统宫灯之外,本届花灯展加入了时尚全息投影灯及网红灯,为年味十足的古商城增添了时尚感与科技感。只见在大街北段,以声光电形式通过激光打造时空隧道,让游客在层叠的影像交错中零距离感受艺术之美,运用色彩、线条装饰,爆发光影艺术的无穷魅力和视觉冲击,丝市街投影灯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精彩互动,古典韵味与现代科技有机交融,别有一番味道。
“南有自贡恐龙灯,北有哈市冰雪灯,东有淄博闹花灯。”淄博是我国传统花灯的故乡之一,凭借着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名扬四海,久而久之,民众中形成了办花灯会“闹”元宵的习俗。除制作寓意吉祥的灯组外,民间戏剧、传统工艺、民俗扮玩集中亮相,也成为淄博花灯会的重要看点。在流光溢彩中,淄博花灯正用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语言讲述着新时代的“淄博故事”。
每年不可或缺的赏花灯,成为李怡文过年仪式感的满足;民俗活动“闹”起来,成为张向仁传承传统文化的担当。悬灯结彩、载歌载舞,是人们对平安顺遂、团圆美满的寄托和期待,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