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以前立春就是春节,春节古称“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元纪年,新年的第一天即1月1日为新年。农历正月一月一日称阴历年,民间习惯称过大年。按习俗,从腊月初一祭农神开始至正月二十五填仓祈福,历时50多天,分为腊月节和正月节。
腊月初一蹦一蹦,晚上,长辈叫孩子们聚到锅灶周围,忙着撮土,抱柴和点火,不多时,锅里的玉米噼里啪啦作响,此时孩子们在锅灶周围又蹦又跳,玉米花出锅时,孩子大人们挣着抢着吃,谓之;“腊月初一蹦一蹦,大人孩子不生病“之说。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腊月初一祭天,初八祭地,也就是祭八位农神:先啬,司啬,农神,邮表,猫虎,坊,水庸,昆虫。起初,人们以五谷杂粮祭祀八农神,以后演变成以五谷杂粮熬粥祭祀农神,谓之”腊八粥“
农历二十三是民间传统的”小年“又是祭灶,送灶王的日子,民间有”二十三,“糖瓜沾”的说法。旧时,农村差不多每家都有锅台,旁边都有灶王爷的神位,传说中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视每家行善,作恶的神灵。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都要送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行善,作恶的情况。
年三十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称“除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界点。旧时,民间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挂钱儿、小孩子放鞭炮,午后把蜡烛、油灯准备好,添灯油、因为三十的油灯不能灭。另外还要包饺子,而且要上供请回祖先团年。屋里抱些芝麻秸踩踏,寓意节节高,也称“踩岁”。四门大开,全家为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
随着时代进步,家家户户的改变有的习俗都无法实现,但一多半的习俗都被流传至今
小伙伴们,你小时候过年是什么样子的,把你儿时的情景描述下面,请大家转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