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有什么习俗?“回娘家”、“吃开年饭”忙得不亦乐乎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崭新开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过年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和情感。因为过年的时候不仅家里人可以团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够适当休息一下。
宋代大政治家和大诗人王安石,曾写过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其实描写的其实就是,古代人过新年时的热烈气氛。
吃过年夜饭之后新的一年,在人们的希望中铺展开来。古代人曾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其实说的就是人们在过年之时的习俗。人们在初一、初二的时候之所以满街走,实际上指的是要出去拜年或“串门”。
相信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古代传下来的,一些新年习俗都已经逐渐淡忘了。但是笔者认为有一些习俗不但不能忘,而且还应该继续传承下去。比如,古代人在大年初二这一天,就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习俗。
1.出嫁女人回娘家
由于古代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一直过到正月十五。所以大年初二依然处于过年时节,这一天其实也有很多习俗。其中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习俗就是“回娘家”。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代社会,特别崇尚男尊女卑的思想。
所以嫁出去的女人一定要在婆家过年,但是很多出嫁的女人其实,在过年的时候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亲人。所以在古代人们专门为出嫁的女人,设定了一个“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大年初二。
在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由于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女人回娘家必须要与夫婿同行,所以这一天又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人不能两手空手,否则就会违背这一习俗的实质。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需要,携带一些小礼品和红包。回到家中之后要将礼品和红包,分发给娘家亲属所生的小孩。娘家人一定要提前备好饭菜,并且需要吃午餐和晚餐,然后才能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赶回家中。
2.“初二面”
“初二面”顾名思义就是正月初二时要吃面食。但是在制作这种面食的时候也十分有讲究。首先所用的白面一定要选择,初一包饺子剩下来的面粉。然后将这种面粉制作成面条,煮熟之后一定要用冷水冲洗,直到完全凉透才能吃,所以这种面条又称为“冷汤”。
这种习俗的主要寓意就是,在除夕和初一大吃二喝之后,一定要记住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想继续过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应该先让自己品尝人间冷暖。现代社会中很多北方人,依然保留了“初二面”的习俗。
3.祭财神
财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是一位掌管财富的神仙,而且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从古至今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的前提除了努工作之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财神爷的垂爱。
北方人在正月初二的时候都有“祭财神”的习俗。在这一天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做买卖的商贩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种习俗的主要流程就是,将除夕夜“请”回来的财神爷们祭拜一遍。普通人家的祭祀基本上就是鱼和羊肉。
而比较大的商贾们则要使用更为隆重的“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在初二的时候之所以要祭祀财神,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希望每年发大财。虽然“五大供”习俗已经遗失,但是祭财神的习俗却一直延续至今天。
4.开年饭
古代社会中正月初二谓之“开年”,在这天人们会携带礼品走亲访友。大家不要以为古人物质匮乏,所以他们的“开年”礼品会比较低档。事实上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就算是现代人送礼也不过如此。
正月初二的午饭按照习俗被称为“开年饭”,这顿饭一点都不比年夜饭逊色。鸡鸭鱼肉样样有,蔬菜水果一大堆。还有一道特色菜就是“烧肉”,寓意是“红皮赤壮”也就是身体健康之意。
5.初二习俗之禁忌
人们在正月初二的时候会举办很多祭祀活动,同时也会有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但是在这一天其实也有很多禁忌。如果触碰了这些禁忌不仅会特别倒霉,而且还很容易惹一身麻烦。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一些有关初二习俗中的禁忌。
(1)忌洗衣
所谓“忌洗衣”简单的说就是在初二之前不要洗衣服。因为在古代习俗中初一、初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古人在这两天都不会去洗衣服,以免触怒水神倒霉一年。
(2)忌回门单礼
出嫁的女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时候,所携带的礼物千万不能有单数。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会认为单数不吉利。所以回娘家的时候礼物必需要成双成对。
(3)忌清理垃圾、扫地
很多家庭在过年时都会被弄得特别狼藉,勤快的女主人们就会一边责骂一边打扫。事实上在大年初二的时候,扫地或者清理垃圾都是比较大的禁忌。因为这样很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或者好运气扫掉。
(4)忌讨债
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快乐、顺利,就算是欠债的人家也不希望债主来家里讨债。尤其是在正月初二的时候,如果遇到债主讨要钱财,不仅会寓意破财而且也会倒霉一年。
结语
正月初二的习俗在历史传承过程中,经过不断演化和改进,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和新意。虽然现在社会中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是特别了解正月初二的习俗了。但是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感觉依然经久不衰。
在古代社会中正月初二的习俗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这一天出嫁的女人可以回娘家。平常日子中她们根本没有机会回娘家,这其实与“三纲五常”以及,“男尊女卑”思想息息相关。所以古代女人非常重视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习俗。
事实上无论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二,它们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时间,而是在这种特定时间内。通过口口相传或耳濡目染而流传下来的过年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之三回娘家》
《春节民俗: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张亚如《晋北砂河镇正月“迎喜神”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