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国家政府面对史诗级债务危机,美债违约的风险,如何解决?
1月19日,美国国债达到1.4万亿美元,再度触发债务上限。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当地时间24日再次致信国会两党领袖说,财政部将采取额外非常规措施,以避免联邦政府发生债务违约。
耶伦在信中说,因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达到债务上限,为保证联邦政府履行义务,财政部将无法全面使用政府证券投资基金(G-Fund)进行投资。政府证券投资基金为联邦政府退休金系统的一部分。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在本月19日达到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耶伦19日致信国会领袖时表示,财政部在1月19日至6月5日期间启动“暂停发行债券期”。在此期间,财政部将暂停为公务员退休和残疾基金以及邮政退休人员健康福利基金注入新资金。
耶伦近日表示,如果美国国会未及时提高债务上限,联邦政府将出现债务违约,届时将可能导致美国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可能“造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当天,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国会两院民主党领袖就债务上限问题举行会谈。
白宫方面多次表示,国会必须无条件解决债务上限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不采取措施,到年6月时,美国财政部将会陷入到“无钱可用”的窘境。
穆迪此前出具的报告警告称,一旦美国政府违约将导致美国损失约万个工作岗位和15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
此外,美国信用评级下降,可能会导致美国房地产和汽车利率飙升。
高盛警告称,年的美国政治和财政状况将类似于年和年的两次极具破坏性的债务上限上调。
美国国会的僵局均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在债务限制截止日期前后到期的美国国债遭到猛烈抛售。
上一次美国是在21年8月开始嚷嚷着再不提高债务上限,21年10月就会债务违约。
当时给美国两党只有2个月的扯皮时间。
所以,21年10月初,美国国会还特别临时提高了债务上限,只提高了亿美元。
这是为了给美国两党多一些扯皮空间。
最终,美国两党在21年10月底,在债务违约前,还是达成妥协,最终把美国债务上限从28.88万亿美元,提高到1.4万亿美元。
美国债务达到上限,每一次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年8月1日,美国触发22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时候,当时美国两党直接一口气暂停债务上限2年。
这个意思是,美国这两年内,可以无限制发债,不再受债务上限约束。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7次暂停债务上限。
图片来源:见图
结果,就在年8月美国暂停债务上限后,没多久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爆发了。
美国年的不明肺炎,是7月份开始爆发的,结果8月份美国国会就暂停债务上限两年。
于是,在0年月,美国疫情爆发的时候,美国就直接大幅举债6万亿美元,把债务总额从22万亿美元,一口气扩张到28万亿美元。
美国这个举债时机,有点巧。不过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巧合,是不是?
年开年,美债又达到上限后,由于共和党在国会一直不同意提高债务上限,为了避免债务违约,美国拜登政府和民主党议员,又开始讨论起传说中的“面值1万亿美元的白金硬币”。
图片来源:见图
说白了,这都不需要什么复杂有门槛的经济学常识,这就是一种债务货币化的做法,所谓“白金硬币”很有美式形式主义的特点。
如果美国政府敢这么做,美元就会瞬间大幅贬值,美元信用会遭到极大打击,从结果上说跟债务违约没啥区别。
这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赖账。但就是这么荒唐的一件事情,最近却被拜登政府和民主党议员进行了“认真”讨论。
其实,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炒作这个所谓1万亿美元的白金货币。
1年8月,美国上一次触发债务上限的时候,美国舆论就出现过讨论1万亿美元白金货币。
更早之前,在年美国也一度在考虑是否铸造面值1万亿美元的白金硬币,但当时也是被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否定。
图片来源:见图
信息量有点大,直接给结论:中国国家过大年的时候,美国国家政府的债务压顶,在想办法解决。
具体怎么解决,实际上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首先是美国债务越来越多,逼近上限。
然后是执政的党派提出修订和提高债务上限。
再然后就是在野党扯皮,说我不给你修,你执政无能之类的话。
非要拖到最后一天,才会勉强达成共识,提高债务上限。
面对1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美国一直是用“借新还旧”的方式在拖延。
但是这又会使得美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不断扩大,1年的时候,美国债务就占GDP的14.78%。
只有不断靠“借新还旧”延续下去,才能让这个大雷不爆。
但是美国借债的速度,越来越快。风险也越来越大。
美国用了将近年的时间才积累了第一个1万亿美元的国债,然而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几乎每个季度都在以1万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国债。
再加上,美联储不断加息,现在借债的利息,是加息之前的好几倍。
这也意味着美国要付出的利息支出更多。
就这还是美国满世界拱火,不断驱赶国际避险资金回流美国,给美债接盘的结果。客观上来说,美债已经在技术层面违约了,只不过目前美国财政部和政府还在不断拆东补西,风险一目了然。
2
为根除“对美元的迷恋”:巴西阿根廷探索创建共同货币
拉美地区素有“美国后花园”之称,在门罗主义建立以后,拉美一直都是美国高度控制的区域。从“香蕉共和国”到“中等收入陷阱”,数百年间美国一直持续不间断地对拉美地区敲骨吸髓。
天堂很远,美国很近
这句话是19世纪墨西哥总统波费里奥·迪亚斯说的,成为了拉丁美洲现实最好的写照,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就在这么一个“美国后花园”之中,在全球各地发生的“去美元化”也同样在进行。据英国《金融时报》1月22日报道,巴西和阿根廷将在本周举行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峰会上宣布,两国正就建立“共同货币”展开准备工作,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此举有望促成仅次于欧元的全球第二大货币区。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2日表示,委内瑞拉支持巴西和阿根廷提出的创建南美洲共同货币倡议。
巴西和阿根廷是拉美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他们占全球GDP的5%。
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贸易蓬勃发展,去年前11个月达到亿美元,比1同期增长近21%。推动彼此之间的货币结算能够避免因与美元之间的汇率而面临贸易损失。
尤其是近几年,美元不断对全世界放水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这也让巴西和阿根廷损失惨重。
阿根廷央行印制货币以资助支出,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接近%。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个大事,本质上是拉丁美洲国家,准备主动从美国手上拿回一点金融主权。
这是个信号意义比实际动作更有价值的动向,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词语来形容,这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事情。
巴西作为农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出口大量大豆等农产品,本国民众却长期忍饥挨饿,这就是美元霸权下莫大的讽刺。因为2年以来美国的新一轮加息,阿根廷的比索已经贬值超过40%,美元储备已经降至亿。这就是拉美国家发起货币反抗,建立南美元货币联盟的原因。
早于拉美的南美元货币反抗,俄罗斯其实在去年就开始,第一个站出来抗击美元霸权。宣布石油结算放弃美元,改用卢布结算。随后,卢布一改之前的贬值趋势,开始一轮逆势回升,目前美元兑卢布汇率在69左右。
但是俄罗斯付出的代价,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拉丁美洲的共同货币计划,现实是否能够成功,变数很大,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后花园国家公开表达了对美元全球化的反抗态度,才是关键。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二战以后统治世界近半个世纪的美元霸权,还能保持多久?
这是一个好问题,而这个动向,就发生在中国过大年的假期。
拉美峰会,巴西和阿根廷与会代表合影
美国硅谷和华尔街新年大裁员:释放了什么信号,又该如何解读?
年开年以来,“裁员降薪潮”,已蔓延硅谷、华尔街。
在中国春节期间,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华尔街日报》1月26日报道,IBM加入了裁员大军,周三宣布将裁员约人。
该公司发言人表示,此次裁员将源于其Kyndryl的分拆和医疗健康业务的剥离,该公司将因此产生约亿美元的费用。
据证券时报,北京时间1月22日下午消息,据报道,多位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已开始在苹果零售店(AppleStore)以外的零售渠道,解雇一些非季节性员工。
年伊始,美国科技巨头相继传来新一轮裁员消息。
亚马逊高管发邮件确认启动新一轮裁员,裁员人数预计达1.8万人,成为亚马逊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微软也正式宣布将在月底前裁员1万名员工,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
谷歌将裁员1.2万人;
推特也被爆员工总数或将被裁降至IPO前水平......
裁员潮涌的背后,是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全球通胀蔓延等因素叠加导致的全球经济下行,科技行业面临巨大冲击,收益疲软。
2年,美国硅谷就已经经历了一轮大规模、高频率、高密度的裁员潮。
而年,这波裁员潮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今年1月,美国商业软件公司Salesforce表示将计划裁减10%的岗位,即约名员工,并缩减办公空间;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将首次开启大规模裁员,旗下医疗保健部门VerilyLifeSciences将裁员15%,涉及超多个岗位。
就连金融中心华尔街也出现同样的现象:
兔年初始,华尔街再传降薪“噩耗”,去年表现难以令人满意的投资银行部门正面临最严厉的奖金削减。
高盛已于1月11日开启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名员工将受到影响。
日本野村证券也计划裁掉其伦敦投资银行部门约10%的员工。
更早些时候,摩根士丹利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波及至少1名员工。
据三季报数据,2年前9个月,花旗银行投行业务较去年锐减64%,德意志银行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58%,摩根士丹利投行业务收入减少55%,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也下降了4%。
投资银行收入“崩塌”后,华尔街大行的高管们面临着削减成本的压力,一轮大规模的裁员降薪潮正在降临,而表现不佳的投行部门也成为此次裁员降薪的“重灾区”。
世界消费看美国,美国消费看硅谷;
全球金融看美国,美国金融看华尔街。
硅谷华尔街大裁员,这其中有一个关键表达值得重视:就连美国自己的媒体,在描述这一轮席卷硅谷和华尔街大裁员浪潮的时候,都会说“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硅谷处于现金流和营收一线,华尔街投行就是金融市场第一线,这样的角色们不约而同开启收缩态势,降本增效,甚至向运营管理要利润的动作,是巧合吗?
恐怕没有这么巧,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高度具有统一性的动向背后,或许是对“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树倒猢狲散”这样的危机时刻,进行的自发避险动作。
另外还有一个信号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