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正月十四挂花灯,梅花数枝罡风劲,月下
TUhjnbcbe - 2025/4/29 17:26:00
从正月十三开始,花灯便陆陆续续挂了出来,人间景色为之一新,那透着“精、气、神”的新春红色逐渐被万紫千红和烛光掠影下五彩斑斓所代替,光影摇动,流金溢彩。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来说,从市井到朝廷,元宵节是少有的可以进行整夜欢愉的日子,所谓普天同庆便表现于此,不仅官府倡导,就连平日里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们都会积极参与,因为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之外,元宵节的花费比起“昂贵”的春节来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红的灯笼依然作为节日的主色调被广泛使用,最落寞的家庭也会在门口挂上一对红灯笼求得喜庆和吉祥。稍微殷实或者充满生活情趣的家庭,则在红灯笼之外,再增添其他样式的花灯,如自己的属相或者喜爱的动物形象,屋檐之下,庭院当中,明暗交错。此刻最曼妙的景致便是下场雪,小雪有小雪的精致,大雪有大雪妖娆,城里和乡村一种情怀,锦上添花的便是雪罩纱笼下温馨光芒中的丰收喜庆。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农谚被不断地验证,与其对应的便是八月十五云遮月。这句话并非是因为月圆之夜因为有云层的遮挡,为避嫌煞风景而做,是真正地通过劳动实践得来的季节规律。如果前一年八月中秋并没有冰轮照应,那么来年的正月十五上元时节,很可能会出现下雪天气,一年的年景也就在这天定格,不出意外的话,便是风调雨顺。这种通过特定时间而预测一段时间甚至一年天气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九九消寒图”。在冬至当日,极端细心和热爱的生活的人们会将冬至数九起九九八十一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在皇宫中,传说从康熙起,对着“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天一笔开始描红,每个字有九笔,每字代表一九,是熬冬时节,对生活的点缀。但民间不同。民间并非没有雅致的生活,而是民间更趋于实践。一方白纸,以素梅做图,九瓣梅花,梅开九朵,每天涂描一叶花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便九尽春深。当然,花瓣并非简单涂描,而是根据当天气候用不同颜色代表,有的还要标明雨雪阴晴,用来预测一年的旱涝。把枯燥生活变得有趣和别致,便是古人们的情趣,在客观条件和空间无法更改的情况下,把日子过得灿烂,是一门大学问。如在正月十五前,花灯的制作中,便显出民间市井特有的勤劳智慧。过去家中的花灯大多数无须购买,秸秆圪针,稻菽椒麻,但凡农事活动中丝毫不引人注意的东西都成为花灯上好的骨架原材料。在没有胶、钉的乡野,人们更喜欢用卯榫般的结构来组织固定,所需的不是现代工序的繁琐,而是时间的思考。同春联一般,花灯更多得也是供外人品味的,花灯的好与坏,精致与粗糙,直接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声誉,当乡里纷纷赞许一户的花灯做得好时,便等于将此户勤劳和智慧的美誉传播了出去。十五赏灯,看得不是门楣高大,不是富家气派,而是从一盏花灯中看清一家的本质与未来。相传正月十五挂花灯的起源也与一件国家大事有着密切联系。当年汉高祖驾崩,留下了懦弱的惠帝刘盈,吕氏便趁机夺取了朝廷大权。幸亏陈平等老臣主持公道,在吕后死后迎立刘邦四子刘恒登基为汉文帝,汉朝才归于正统。汉文帝以“文景之治”奠定了强大汉朝的基业。在铲除吕后党羽后,汉文帝感怀龙潜之时的贫寒压抑,于是将平判“诸吕之乱”的当天即正月十五与民同乐,家家张灯结彩,一则庆祝,一则警示,并形成习俗传承下来。这几乎与元宵节在民间又一种民间传说不谋而合:百千灯明忏悔罪,为世灯明最福田——燃灯供奉,明心见性。古人将每年的岁首定位正月。正字的来源,在甲骨文中属于指事,上面是一个方向,下面是稳健的足迹,告诫人们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正月,即代表了在一年的开始,人要有平心持正的心态,这样的要求,与汉文帝设立元宵节的初衷和佛家倡导趋于一致,并非是让人们尽情开怀玩笑,而是头顶日光月华,脚踏天衢大道。正月十五被重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当天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道家历来有“三官赐福”之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分别对应一年中的上元、中元和下元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天官赐福,自然不敢懈怠,必须燃灯顶礼。正因为这些传说和起源,所以正月十五被后世越来越重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均有正月十五的详细描述,如《西游记》中,作者借用车华国元宵之夜的胜景来描述正月十五间的热闹非凡: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简直美不胜收,无不展现工匠技能。但作者忽略了一个细节,当日的花灯由谁点燃。唐太重李世民鼓励学子读书,要求由乡党中博学者在学堂点起来,象征“学而优则仕”的前途光明。后来又有人将灯谜与观灯结合起来,放在正月十五供学子思索,用理性的思考使欢乐中增加一份智慧的光芒。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十四挂花灯,梅花数枝罡风劲,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