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压力大,时不时的就需要加班,就算是下班了,领导一个电话也能让你的一切回归到原点,这种情况在职场上已经屡见不鲜。
平时生活工作压力大,到了周末休息就会想放松一下,甚至恨不得每天都是周末放假。
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不用时时刻刻都在为了几两银钱而奔波。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旅游,尤其是法定的一些小长假、长假,比如清明节、国庆节等。国庆节虽然看上去是放一周,实质是还得补7天的班。原本假期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大家休息放松,利用这个假期的空档可以去看长辈或者是找朋友玩儿,又或是和他们一起外出游玩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基于此,提出了两取消一增加建议,该消息一出就引起了人们的热切讨论。
有假期,却免不了加班
我国的法定节假日经过一轮调整后,比原来更加注重传统节日。不过,我国本来就应该注重传统节日,让大家都能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分布不均匀,有时候会有三天的小长假,有的时候就要周末加班来调休假日。这样其实就已经违背了放假的初衷,成为了一种负担,工作时间也比平时更多。
若没有长假存在,那些在外的游子们就很难和家人在一起团聚。每天勤奋努力的工作,到放假前,还得为放假调休而加班。这样放假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不仅不让人放松,反而让人更紧张,玩儿的也不尽兴,只要一想到这个假期是辛苦加班换来的,顿时就失去了兴趣。
取消没有必要的调休假期
两取消一增加,主要是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取消并不代表假期天数会减少,而是综合多种因素后总结出来的良策。
我国现在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但真正能迎来大规模人员返乡的传统节日只有过年。
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小长假,如果能取消调休,将调休的时间全部给春节预留出来,这样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欢聚一堂,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过年,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
而不是看着短暂的假日一点点过去,因为假日少人们总觉得没安全感,总认为假期马上就要过去了。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感,还是得从延长假期来做。春节假期如果能够延长,还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春运的人流量压力,给人们提供更多时间点出行。
“取消”双休,可以累计成小假期。
我国传统节日,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没有办法实现每个月都能有小长假。
从每年的假期分布情况来看,上半年的休息时间显然要比上半年多,发现过了国庆假日后,直到元旦才会有小长假休息。一般情况而言,临近年底工作需要处理的事情也会更多,繁杂程度也会上一层楼,人们非常需要一个假期来放松一下心情。
传统节日假期分布不均匀,网友就把目光转移到了“双休”上。现在很多人基本没有双休,就算有周末也会回公司加班,可能合同上写的是双休制度,最后也会变成单休制度。
大家都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小长假,与其推行单休制度,不如推行“1+1+1+5”休息模式,这样每个月的放松时长也会相对宽裕一些,工作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一个月按照四周来计算,把前面三周休息日调整成一天,剩下的一天和第四周的双休日合并,这样就能有五天的小假期。这种放假方式属于弹性政策,能让人有更多的时间走亲访友、旅游,等到假期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又是充满活力与激情,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寒暑假
春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亲朋好友大家都能欢聚一堂,觉得北方很冷的人可以去南方过年。夏天,南方天气炎热,很多人都无心工作。其实不仅是学生需要寒暑假,大人也需要寒暑假。
目前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冰川融化的面积增加,地球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户外工作者来说这样的情况很不乐观,每年都有人因为热射病去世。
所以有网友建议说,寒暑假可以按照区域来定。
小结
比如寒冷的北方可以增添“御寒假期”,炎热的南方地区可以增加“避暑假期”,这样的操作非常贴心,国家最终肯定也会看见人民的诉求。
今日热议:年,国家法定假日政策将迎来“新调整”:提出2取消1增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