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眼千年闹中取静品古今
TUhjnbcbe - 2025/5/22 18:50:00

北京人过年追求红火热闹,也讲究标新立异。在热络的春节气氛中,总有一些人在寻找清净的去处,寻找一份慢生活、慢享受的文艺腔调。

无论到故宫过大年体验皇城风范,还是到国家博物馆实现游弋古今的穿越,又或者到长城上等一场雪,在夜幕下的北京看这城市在佳节时上演的灯光秀……一年一度,总是在这个时候,北京为她那些有情调的市民和带着文艺情怀来这里“朝圣”的八方游客,备下一份艺文荟萃的大礼。

夜幕下的胡同满是烟火气

故宫过大年

公元年,故宫正式落成。这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在东亚大陆的季风轮转中,饱经了余年的风霜,也度过了多个春节。作为明清绝对的政治中心,紫禁城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春节也是如此,紫禁城里的一些礼节会迅速传播到民间社会。当然,影响是相互的,一些民间的春节习俗也会在宫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皇帝赐“福”字

“天下第一福”是康熙皇帝所写,这个福字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

每到春节,等待长辈发压岁钱是孩提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在清代,二品以上的大臣也有机会在春节受到皇帝的赏赐,赐的不是压岁钱,而是皇帝亲笔题写的“福”字。

这个习俗始于康熙。每年正月初一,先将第一个“福”字挂在乾清宫正殿,再把其余的“福”字张贴在宫廷内廷各处。康熙还将“福”颁赐给王公大臣和地方封疆大吏,以此联络君臣感情,之后的皇帝延续了这一习俗。著名的“天下第一福”也是康熙所写,这个“福”字,字形里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不过,这个“福”字如今不在故宫,而是在恭王府。

如今,故宫已经成为博物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每年春节故宫依旧开馆,展出古代宫廷过年相关文物,成为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春节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除了亲临现场外,市民还可以在故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眼千年闹中取静品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