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习俗,老一辈的人更清楚一点,哪一天该干什么,哪一天忌讳什么,都是很有讲究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俗的东西,竟然被淡忘了,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就说不清春节到底该干些什么,该哪一天干。也许是物质生活的改变让他们有更多、更新的追求,但传统的东西,那是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也不应该遗忘。要不然,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觉得过年不好玩儿了呢?过年没年味儿了呢?农村比城市热闹呢?因为那里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
新年到好了,闲话少说,笔者整理了一下春节期间的习俗日程表,我们到底有哪些习俗,我们应该在哪一天来完成这些习俗,请看下面。
有一首春节童谣,先奉送给大家: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是一首全国比较通行的习俗童谣(当然每个地方有自己的特色和区别),它总结了过年期间人们应该干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是我们所谓的“年味儿”。
腊八腊八,腊月初八,实际上从腊八节开始,我们就进入过年的节奏了,腊八节喝腊八粥,做法网上搜。
腊八粥腊月23,送灶神。
腊月24,全家做清洁,将家里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全部打扫一遍,因为在过年期间是不能做大扫除的。
腊月27,洗福禄,就是要洗澡、换新衣,祛除疾病、污秽。
腊月28,贴窗花、门神、对联,挂灯笼等。
贴春联大年30(或者29),吃年夜饭(北方喜欢全家吃饺子),守岁,给小孩发红包,燃放烟花爆竹(按照规定燃放)。
燃放烟花正月初一,大家一起玩,但都不拜年,一起逛街、聊天、打牌,现在还流行集体去祭祖,烧香磕头。
正月初二,正式开始拜年,首先肯定是回娘家。
正月初三,老鼠娶亲日,早点关灯睡觉,同时使自己得到休息。
正月初四,迎灶神回人间。
正月初五,迎财神,今年财源滚滚。
迎财神正月初六,送穷神,今年不再贫穷。
正月初七,踏青登高,这一天是女娲造人日,所以人们要为自己庆祝一下。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会,猜灯谜,舞龙吃汤圆。这一天过后,年基本上就算过去了。
元宵灯会(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