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
是的,今天是壬寅虎年腊月初六,满打满算,距离癸卯兔年的新春还有25天,今天更新一则关于井陉春节的文章。
回忆儿时记忆中的春节。
恭贺新禧井陉的春节
□文/蛙哥(冀有陉鲜事儿)
井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区县,所以说春节文化也都按照基本是北方春节习俗进行。
一般来说,年味儿从腊月就已经开始了,俗话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啦啦二十三……”
是的,孩子们的春节或许从寒假就已经开始了,记得我小时候放寒假的时候,腊月到时候耳边时不时响起的是“二踢脚”和“摔炮”的声音,这个声音一直伴随到正月。再个“二十三,糖瓜粘”,的确,孩子们的新年是甜蜜的,对我们小时候来说,应该都吃过糖瓜,没有糖瓜可能家长也会给一些糖吧!
北方的糖瓜近年来,井陉县及县域范围内各单位在春节也会安排各种春节文化活动,像对联征集、联欢会、灯展、年集年会,有的村里还会有唱大戏的,即“开年大戏”,要说最热闹的还要数庙会和“社火”了,虽各单位办的已改称春节文化节,但换汤不换药,有秧歌、跑旱船、二鬼摔跤、抬皇杠、舞龙舞狮、井陉拉花等,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桃林坪社火腊八,年味儿在这一天,仿佛更浓了,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备战”春节了,制作腊八蒜和腊八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据说在这一天,把蒜放在醋里泡制,一直放,一到除夕后半夜不能开罐,大蒜在醋的作用下,会慢慢变绿,只是因为在腌制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生了绿色素。
腊八醋和腊八蒜再者说,“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对于我们城镇来说,杀猪宰鸡这种现象已经不太常见,但是扫屋子、贴对子、买豆腐(囤年货)、蒸馒头这类事情还是做的,且一直做到除夕夜。
除夕当天,年味儿还不算到达高潮,但这一天也算是颇有意思的,绝大多数人在这一天会回家过年,春运也会到达高峰,我们那的那个“井陉火车站”人也特别的多,人们拿着大包二包,纷纷回到了家乡。
春节期间的“井陉站”在除夕这一天,人们最后地收拾收拾,因为据说在正月就不能再打扫了。傍晚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包饺子、置办年夜饭,其次是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花、贴年画、挂红灯,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年”的氛围。
“除夕”二字,“除”本义“去除”,正如王安石的《元日》中的句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即屠苏酒,不过河北地区还没有饮屠苏酒这一民俗;“夕”就是“晚上”之意,故“除夕”为“除旧岁之夜”的意思了。
总把新桃换旧符收看晚八点,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晚会,吃一个饺子,看一眼春晚,也许是儿时的回忆吧……春晚走过四十年,看春晚的方式却在渐渐地发生改变,最早的“春晚”要追溯到年的《中央电视台迎新春文艺晚会》,那时候,一家人都是围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看,这一方式大概是一直到九十年代末21世纪初;再后来,春晚播出时,人们人们仍然各忙各的事包饺子、做年饭,在厨房做饭也不急看一眼春晚;在后来人们在手机上看春晚,参与各种新媒体互动。
一家人看春晚,其乐融融除夕晚上,有的地方不关灯,这是为了迎财神。在这一宿,大家会睡得很晚,这就是“守岁”,当然了,民间有“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说法儿,下面就说一说春节风俗。
大夜里12点,春晚倒计时的时候,都会准时响起鞭炮和烟花爆竹的声音,耳边交汇着“过年好”和报春的消息,“爆竹声中一岁除”,过了这一刻,虚岁都又长了一岁,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这才是春节的高潮,爆竹声、祝福声在此刻交汇,县城也成了不夜城,花灯与火光交相辉映,处处光影闪烁、流光溢彩。
马年井陉街景灯展及烟火晚会初一起个大早,人们互相走亲戚、拜大年,一出门,就能看到彼此家门上贴的年画、福字以及对联,一抬头或许可以看到邻里家的窗花……
窗花剪纸作品“井陉拉花”饺子谐音“交子”,乃“更岁交子”,即新岁旧岁交会此时。有人说,应该是除夕吃饺子,但是我们这里井陉也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之说,因此,传统上应是正月初一吃饺子,之前腌制的腊八蒜,及封存的腊八醋也要在这一天“开封”了,河北石家庄当地(以井陉县城微水镇为例)有少数人吃素饺子,因为大年初一早上吃素,据说这寓意这一年都吃了素,这也象征着新的一年里生活素素净净,顺顺当当的。当然,绝大多数人吃肉馅饺子,意味着新的一年丰收富裕、五谷丰登。当然,也有除夕吃饺子的,人民的生活幸福了一年都能吃饺子,但吃饺子仍是人们春节最重要的事情。
春节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总能得到大人给的压岁钱,也许这便是英语里压岁钱翻译成“LuckyMony”的原因了吧。
“不出正月都是年”,的确,孩子们的春节记忆,也说不完,其实上,正月初一至初五,乃至初七,都有年味儿,只不过是没有大年初一的浓郁而已了,基本上正月初六家大人们就开始上班或准备上班了。但孩子们仍然处于寒假之中,“摔炮”算是孩子们童年的一个玩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总会冷不丁你的耳畔响起。
正月十五,龙灯会,春节期间的另一个高点,吃汤圆、赏花灯,到处张灯结彩,各地喜气洋洋。过了元宵节,正月初六开始,人们便收收心,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了。
以上图片为历年井陉灯展(井陉吧提供)时过境迁,如今的年味儿渐渐淡了,爆竹声也慢慢停了,但关于年的记忆,一直深藏在一代井陉人心底。
年12月28日
作于河北井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