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联掌故少是夫妻老是伴对个下联谈艺
TUhjnbcbe - 2025/6/22 17:30:00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www.txbyjgh.com/m/

对联的显著特性是雅俗共赏,雅时多含典故,含义丰富,俗时语义浅白,直抒胸臆,有时平常的大白话也可入联,但上下联放在一处,又能显出大道理来。

(大观园贾宝玉试才)

雅的举两个,比如《红楼梦》里的对联,论音调铿锵,词藻华丽,贾宝玉题沁芳亭的对联可算经典,书中写道:“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meng,二声,指屋脊)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地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于是贾宝玉给亭子取了名字叫沁芳亭,于是有了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绕堤柳借三篙翠;

下联:隔岸花分一脉香。

字词上对仗自然是好的,但写水不见水却是其最佳处,“绕堤”、“三篙”、“两岸”、“一脉”都与水相关,但全联一个水字也不见,且全联描写景色非常明媚,绕堤翠柳映得水光澄碧,隔岸花香沁得流水芬芳,又加“翠”与“香”写色与味一字出神,实在好文采,好雅意,好词句。

(秋瑾像)

有的雅联则典故渊深,了解典故,方能了解对联意义,比如,年秋瑾就义后,有人在亭柱上贴出一联:

上联:悲哉秋之为气;

下联:惨矣瑾其可怀。

上下联第三字,藏秋瑾名字,已是精巧,而其中的典故尤其值得一说。上联和秋瑾的绝命词有关,她被捕之后,清吏逼供,她绝口不语,只要纸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因为这句话因秋瑾原因传扬较广,大家一直认为是秋瑾原创,其实,这句话完整地出自清人陶澹人《沧江红雨楼诗集》的《秋暮遣怀》诗,原诗有这样的句子:“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其实到这里还不到底,这句话还有更远的文学上的出处,宋欧阳修的《秋声赋》里有这样的句子:“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下联用了秋瑾的“瑾”,本义是美玉,“瑾其可怀”典出《楚辞.九章.怀沙》,其中有这样的话:“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但在这里,“怀”不是用的《楚辞》“拿、握”的本义,而是指“怀念”。整理指秋瑾人如其名,值得怀念。

(春节烧香拜佛的人海)

而我们说的俗联则不需要解释,大部分情况下,一眼便知意思,比如香港车公庙有一对联:

上联:西拜佛,东拜神,妇女烧香忙碌碌;

下联:着新衣,戴新帽,儿童拍手笑呵呵。

写的就是春节期间求神拜佛的情景,一望而知,浅显易懂,读来不费思量,自知其意。再比如,我曾经在一家小茶馆门前见过一幅对联:

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下联: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上下两联语义浅显,全是平常人们的对话,一望就知道啥意思,大白话到了极致。这些对联也用于日常的生意联,比如有家饭馆前的对联是这样的:上联:世间唯有读书好;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读书,吃饭,世间,天下,一幅对联里见不到一个生僻字,联语可谓直指世事,但又透着大明白。我们再来看一幅口语化明显的对联,这幅对联出世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为人父者,在自己纳妾之时,同时给自己的儿子娶妻,于是朋友写了一幅对联送他:上联:少是夫妻老是伴;下联:新来媳妇乍来婆。极合情景,堪称妙联。其实,这幅对联的上联,就是一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俗语。

(少是夫妻老是伴)

今天的话题来了,我们如果把这句俗语挑出来做为上联,是不是能对出更好的下联呢?善对的你,快来应征。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联掌故少是夫妻老是伴对个下联谈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