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习俗大全来喽上
TUhjnbcbe - 2025/8/3 17:10:00
<

“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年一岁一团圆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

以前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

总觉得过年就是看妈妈忙里忙外打扫房间

盼着爸爸回老家在炉子上打的猪蹄冻

是初二到初七走起访友的大红包

是兜里鼓鼓囊囊的各种糖果

长大了才知道

原来过年这两个字蕴含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这次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过年习俗的第一篇

从腊八到除夕

都有哪些小习俗呢?

腊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腊月二十四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腊月二十五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所以腊月二十五有磨豆腐的习俗。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说起来,这“腊月二十五,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此外,腊月二十五还有糊窗户、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的习俗。部分少数民族还把今天定为“千灯节”,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腊月二十六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腊月二十七

在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里,腊月二十七人们会宰杀自家家禽。因为民间认为公鸡雄赳赳、气昂昂,非常有气派,更有喜庆的氛围,所以通常以宰杀公鸡为主。而这天宰好的公鸡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场,整只鸡盘在一个碟子里摆放在桌子中间,不能将其拆解,取名为“大吉大利”,意寓好彩头。

腊月二十七也可能是春节前最忙碌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既要赶集把年货采买齐全,又要把年菜准备妥当,故有民谚有云“二十七赶大集”。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题写桃符。这一天多数地方都要发面蒸过年白馍、枣糕、花馍、出门用的大白馍。运城一带还有一个“煮油”的习俗,就是煮麻花。当时人们奉行“硬穷一年,不穷一节”,因此,这一天各家家长都要联合“煮油”,为一家人煮上几大笸箩的麻花,让家人尽情享用。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这天要贴窗花了啊。

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腊月二十九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大年三十

?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放鞭炮

放鞭炮,是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

?压岁钱

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

?包饺子

饺子在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上都吃,除夕这一天包饺子,与平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谁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点击后问号查看习俗

原标题:《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习俗大全来喽!(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习俗大全来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