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关于“除夕”的知识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人们经过漫长的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因此当此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期间,家家户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人们走亲访友,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等,此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的气息中国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庆祝着一年最隆重的节日一春节。
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它是新旧两年的分界线,因此有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02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年兽”与年关
守岁就是除夕晚上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又称熬年。关于“守岁”,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住在深山密林中。“年”形貌狰狞,生性凶残。它以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为食,从磕头虫一直吃到人,几乎一天换一种口味。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话动规律:它大约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吃一次人,而且出现的时间都是在天黑后,等到鸡呜破晓,它们便近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作乱的规律,人们便把“年”出现的那可怕的一夜视为难过的关口来熬,称做“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忙净灶,把鸡圈牛栏全一都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然后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凶吉未卜,所以年夜饭置办得很丰盛,仪式也很隆重。除了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吃饭前还要先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度过这一夜。吃过年夜饭后,谁都不敢睡觉,就挤座在起闲聊壮胆。后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03“守岁”的历史来源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此习俗由来己久,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巜风土志》:除夕乏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留有不少有关守岁的诗文。是夜,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意思是把一切邪病瘟疫照跑驱走,迎接崭新的一平。
此习俗在唐朝更为盛行,唐大宗李世民就曾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到今天,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己成为全体华人过年的标志性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