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
ChunJie
春节
·老舍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声迎新春。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传递着吉祥与祝福。本文的作者一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俗白的风格,京味儿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笔记概括
作者介绍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作品大多取材于下层居民的生活,尤其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年创作话剧《龙须沟》,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重点字词
旬[xún]
蒜[suàn]
醋[cù]
贩[fàn]
饺[jiǎo]
轿[jiào]
骆驼[luòtuo]
娴熟[xiánshú]:熟练
分外[fènwài]:超过平常,特别
万象更新[wànxiànggēngxīn]:
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指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辨析)“万象更新”和“焕然一新”:都表示有区别在于:“万象更新”强调旧貌换了新颜,所涉及的事物数量很多;“焕然一新”强调全部都是新的,所涉及的事物可以是多数,也可以是单个的人或物。
常考题型
01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课文哪些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写得详细;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02
从哪里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1.从“味、色、声”三方面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香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2.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知识拓展:“年关”由来
“年关”的由来: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叫它“年”。每年除夕它都出来捣乱,玉帝派遣天神把它捉住,关进山里。有一年除夕,“年”挣断了铁索,又窜到村里去吃人咬畜。村民们与它拼死搏斗才将它赶跑。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门庆祝幸免于难,这样就有了“拜年”的习俗。时间一长,人们逐渐找到了“年”的弱点:怕光,怕红色,怕声响。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炮、点明灯,这样就将“年”吓得不敢出山害人了。可是,“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每到除夕,人们都还是会担心它再出来害人,感觉过年就像过关一样,因此也就有“年关"这一说法。
知识拓展: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