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放()、吃(),还要()。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9.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
三、小练笔。
过年就是贴对子,
红红火火的,
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
过年就是吃饺子,
白白胖胖的,
把温馨和团圆带回家。
过年就是放鞭炮,
花花绿绿的,
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
过年就是,
的,
把带回家。
参考答案:
一、1.样子和味道都很好。
2.老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二、(一)1.腊八到二十三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9.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
10.时间
(二)1.除夕真热闹。
2.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3.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详写?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热闹、隆重
三、走亲戚高高兴兴浓浓的亲情
往期回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近义词+反义词,收藏起来!
老师真实的朋友圈大爆料!!网友:又好笑又心酸
班主任:这八种父母,累死孩子成绩也上不去!
戳这里,阅读原文下载完整版电子资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