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潘伟玮
班级:____姓名:____等第:____
____任务一(10分钟)
1.默读课文。
三分钟默读全文,你做到了吗?
科科
2.朗读第3节。
先读词语吧。
科科
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老师
这些儿化音,写出了老北京的味儿。
童童
读第3节,看北京的孩子怎么准备过年的。
3.朗读第9节。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写孩子们的话,再读一遍。
科科
4.朗读第12节。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童童
写孩子们的话,再读一遍。
____任务二(10分钟)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元宵节)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童童
这些“京味儿”语言,你懂吗?
1.“杂拌儿”指的是,“零七八碎儿”指的是,“玩意儿”指的是。
2.这些词语有“京味儿”,这样写的好处是
3.北京的孩子过年爱吃麦芽糖与江米糖、爱逛庙会、会买各种花炮燃放,你过年爱吃些什么?爱做些什么呢?
____任务三(10分钟)
听录音读7-9小节。
《北京的春节》7--9小节.mp::02科科
童童
再跟着录音读一遍。
自己读第7节。注意“家家”“到处”“都”“哪一家”“日夜不觉”等词。
科科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句话反复读三遍。
科科
童童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有什么不同?请继续往下读,读到第九节结束。
____任务四(10分钟)
童童
加油,10分钟内完成哦!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起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A.过渡句承上启下B.中心句总结
C.总起句总起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从“除非”“必定”这两个词语中我体会到。
3.课文有详有略,重点写了腊月、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个日子,片段中“初一”这个日子里,又详细写了哪一个习俗?有详有略的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4.你的家乡过除夕,一定也有很多风俗,请你详细介绍一个风俗。
童童
是“除夕”那天的风俗。
详细介绍一个风俗。
科科
____奖励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节选
童童
我会背啦!
亲爱的同学,你呢?
科科
策划:习课堂核心组
编辑:杨丽萍
审核:管建刚、樊小园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