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
第一次看到《四个春天》,是在7月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
可能因为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太清楚是在片子走到哪一幕的时候开始哭鼻子,但那一天的观影感受却是多少季节轮替都洗不掉的历久弥新。
它和我看过的所有国内的纪录片都不同,它选择把镜头弱化,拒绝任何刻意煽情,一切克制,不让情绪满溢,甚至连配乐都只用在了结尾,营造出了一种很难复刻的平实感。
通俗的说,它不是拳头,是个拥抱,不含悲苦,只谈平常。
哦对了,我还突然想起来,那天王传君和章宇就坐在我前面几排,他们也落了泪,映后的时候王传君还像个普通观众一样,举了手,说了些有感有念。
大致就是从未见过能让人产生如此纯粹的感动的纪录片了,下次约陆导一起喝酒balabala的。
后来出影厅没多久,我手机就弹出了王传君的一条新微博,没太多话就几个字:
「必须要看的」
底下是一张《四个春天》的海报。
《四个春天》
我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所有人,都在等它上映。
这从贴在它身上的那些外部标签其实就能看出来。
FIRST影展首映,豆瓣评分开画高达9.2。
几乎每一个观众都觉得它提前锁定了这届FIRST的最佳纪录片,当时甚至还有人笃言,给它今年金马的最佳纪录片都不为过。
而《四个春天》也没辜负这些期望: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
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最佳剪辑提名。
并且最近顺利定档年1月4日,成为年上映的第一部电影,还吸引来了赵薇,*渤给预告片做了专门的旁白推荐。
一
《四个春天》到底拍了什么,会引发那么大的动能推荐。
很简单,拍家。
是,没别的,就这一个词。
导演陆庆屹用非常私人的家庭影像方式,去记录了四个年头里父母的家庭日常。
又因为陆导常年北漂,每次归家都是新年前后的春令时分,就像是春天归乡筑巢的燕子,整部电影就变成了一个春天接一个春天的叙事结构。
掰着手指头数数,四年,便是四个春天。
二
这四个春天里,这个家庭什么都在发生,悲喜庸常,你在生活里尝驰的所有悲喜,它里面都有。
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些我们想要有,却一直遍寻不得的东西。
“一个最理想的中国家庭相处模式。”
那些被我们深恶痛绝的原生家庭暗面,这个家庭不曾沾染一点,它就像是一个家庭最本真的样子,没有催婚,没有市侩的算计,没有互相折磨,没有不饶人的争吵。
至多是父亲母亲偶尔的拌嘴,下一秒又会在母亲魔力般的饭菜香里重归于好。
里面就是我们在年幼不知事的时候,对未来家庭的全部想象,是每次过年各种家庭广告里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当我们随着年岁长叠,慢慢放弃这种理想化的家庭营造,任其幻灭的时候,这部电影却又突然出现,告诉我们,那不是理想,而是可能。
三
而当我们忙于彼此苛责,彼此损耗的时候,电影里的他们在做什么?
「在享受生活的诗意」
说起来好像有些抽象和扯蛋,但我实在没法想出比这句形容更准确的话术。我也是第一次在一部电影里如此具象化的感受到诗意这个词的解构。
我记得陆导家的老房子进门是一道长长的玄关,每次母亲都会在门的那头接过刚刚到家的孩子的行李,一个前,一个后的领着,走到那一头。
那一头出去是一片四方形的天井,中间被陆叔父亲亲自设计了一个环形的鱼池,当年特意用了白色瓷砖作底,每次太阳透过房屋顶上的四方形口子打进水里,把整个院子都照的亮亮堂堂的。
父亲很喜欢在那个水池边拉拉小提琴,吹吹长笛,母亲就搬个小板凳坐在边上跟着旋律微微晃荡着身子。
偶尔她们俩还会一起唱歌,年轻的时候都爱唱歌,在时间里摩挲了这么多年,老了也没丢下。她们最爱唱那一首《青年友谊圆舞曲》,团聚吃饭的时候唱,在天井里唱,登山的时候唱。
她们还爱拍照,结婚的时候连一口锅都没有的情况下都会去拍照片。
从陆导记事开始,母亲在每年的春天暖和起来的时候都会到县城里边,请相馆的人来给他们拍照片,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下来,几乎没怎么断过。
老两口的生活总是这样,明明身体已经在衰老,但是依旧对这个世界的美好保持期待,也倔强的从不肯在镜头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老态。
我记得里面父亲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盼回了那几只南飞的燕,次次都会兴奋的喊起老伴,一起看燕子在自家屋檐筑巢。
而母亲却会暗自对着镜头嘀咕:
“下次还是不要飞来了,免得飞走的时候老头子的心又要灰上几天”
但母亲又何尝不知道,父亲盼的哪只是那几只飞燕,是他知道,燕子来了,孩子们也差不多要回来了。
而为了他们的回来,母亲总要提前好几个月开始准备吃食,光是腊肉香肠就要花上好些功夫,这是计划着让孩子们走的时候带去的,还有好些过年要给他们尝的家庭菜色。
但不管做什么,母亲都是笑盈盈的,另一边的父亲,每次看着忙前忙后的母亲,露出的表情也都是一种没有几十年相伴根本显不出的温柔。
最后
《四个春天》其实不过就是这些零碎日常的组合,里面的很多段落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上坟,过年点鞭炮,吃年夜饭,没其他的什么更多的。
它的动人,只是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回家”这个词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失去意义。
家这个东西,永远都都浸泡在每一滴泪水和血液里,任人伦悲喜,聚散分离,都不可能产生改变。
家里的好,我们或许享受着,或许羡慕着,或许期待着,或许努力着。
就像每一次归家路上的山海流澜,每一次在家过年的城市花火,多少,总能温暖人心。
音乐/送别—朴树
配图/《四个春天》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